空军工程大学:把课堂搬到战训一线,新型国产战机培训实现校军无缝对接
空军工程大学:把课堂搬到战训一线,新型国产战机培训实现校军无缝对接
2024年2月,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启动了一项创新性的实战培训项目,组织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一线部队进行实装操作训练。这次培训聚焦新型国产战机的维护和操作,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员黄拾陆是这次培训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一名本科直招军士学员,他在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接受了半年的理论培训。然而,当他真正站在某新型国产战机前时,还是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战机,理论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黄拾陆说。
在部队修理厂,教员翟旭升正在为学员们讲解发动机原理。此前,在学校讲授《航空发动机原理》时,不少学员在学习气体在发动机喷管中的热力过程时感到困惑。这次,翟旭升将课堂搬到了战训一线,一边调整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比值,一边讲解,让学员们直观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噢,原来是这样!"学员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理论学习时的疑惑在实践中得到了解决。教员趁热打铁,将相关系列操作深入讲解,让学员们对战机维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学员肖志文在训练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简单的‘照猫画虎’都完成不了,机轮怎么都拆不下来。"他回忆道。带教师傅王伟告诉他:"不同型号的部件要用对应的工具,操作顺序只是基础,关键在于细节。"
在保障一线,学员们主动就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保障要点向教员和官兵请教。每天学习结束,他们都收获满满。学员丁晓峰曾是空军某部的一名航空机务军械员,这次培训让他深刻认识到机务保障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他不仅学习作战机务保障和新型战机维修技能,还特意要求自己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方向发展。
感受真实的战斗生活
凌晨4点半,学员刘豪跟随部队起床,5点就已经身在外场。"你见过凌晨5点的启明星吗?"带教师傅王利用这句话为他"打气"。在机库,王利在发动机舱前停了下来,顺着导管摸到了滑油的味道,发现了螺帽松动的问题。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刘豪,让他明白了"极端负责、精心维修"的真正含义。
学员杨亚辉所在的实习部队战训任务繁重,经常是一声令下,战机编队呼啸升空。"为什么今天拉了这么多次警报?"杨亚辉在与王健的交流中发现,机务官兵所需的操作装备和生活用品全都被打包装在背囊里,为的就是能够在紧急时刻快速进入战斗状态。
收获与展望
30多天的跟飞实习过去,学员们收获满满。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实习笔记成为他们的"宝贝",上面记满了飞机数据和零部件简易图,梳理归纳了操作中遇到的重难点和故障案例的处理办法。
这次培训不仅让学员们掌握了新型国产战机的维护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部队的战备状态和实战要求。正如学员玉帅杰所说:"在部队这片沃土发掘潜能,快速成长。"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的这次培训项目,通过把课堂搬到战训一线,实现了院校与部队的无缝对接,为军队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员们得到了快速成长,也为未来战场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航空机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