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肉牛养殖管理秘籍大揭秘!
冬季肉牛养殖管理秘籍大揭秘!
冬季是肉牛养殖的关键时期,寒冷的天气不仅影响牛的生长发育,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确保肉牛在冬季能够健康生长,养殖户需要从营养供给、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冬季肉牛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
营养需求特点
冬季气温较低,肉牛为了维持体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冬季饲料中的能量饲料比例需要适当增加。例如,可以增加玉米、高粱等谷物的喂养量。同时,由于冬季肉牛的采食量相对稳定,蛋白质的供应应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进行调整。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冬季日照时间短,维生素D的合成可能不足,因此需要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D。此外,由于牛出汗较少,矿物质的流失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钙、磷等矿物质的平衡。
健康管理要点
围产期母牛管理
围产期(分娩前后各15天)是母牛养殖的关键时期。母牛产前15天,应减少精料饲喂量,尽量饲喂优质青干草。产前7天,减少日粮中食盐的添加量,严禁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和多汁类饲料。产前2-3天,加大精料中麦麸用量(比例可达30%-50%)和青干草用量,以预防便秘。
产房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保持安静且有充足阳光照射,需提前3-5天清扫并彻底消毒。寒冷天气建议地面先撒生石灰,然后铺设30厘米以上干燥垫草。室温保持在10-15℃,湿度控制在60%-70%。
新生犊牛护理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擦干体表,断脐消毒并饲喂初乳。初乳应在出生后2小时内完成第一次饲喂,温度控制在38-40℃。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要设置防风、带有加热装置的犊牛岛,使岛内温度保持在20-25℃。岛内还应铺设柔软干燥的垫草,厚度不少于30厘米。
日常健康监测
每日需检查肉牛的食欲、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围产后期母牛常因低温和代谢负荷增加而出现乳热、酮病等代谢疾病。需及时补充钙、镁、磷等矿物质,通过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钙盐、丙二醇等预防代谢紊乱。
疾病预防措施
冬季是犊牛腹泻、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为预防腹泻发生,需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铺设30厘米厚的垫草,饮用20-30℃的温水。同时,精料与干草应保持新鲜无污染,防止冻结或霉变。
为预防肺炎发生,需优化通风条件,保证最低通风量,改善圈舍内空气质量,但要避免贼风直吹。此外,使用犊牛马甲或保温灯可明显提升保温效果,有助于减少寒冷引起的应激和疾病。
免疫程序包括:20日龄接种牛瘟疫苗,35-40日龄接种犊牛副伤寒菌疫苗,60日龄接种牛瘟、肺疫及丹毒三联疫苗。对于体弱犊牛或者患病犊牛,适当延迟断奶日龄。
环境控制与设施管理
牛舍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贼风直吹。地面应铺设干燥厚实的垫草,提供温水饮用。牛舍需保持温暖干燥,室温维持在10-15℃,湿度控制在60%-70%。避免贼风直吹,可使用保温灯、暖风机等设施提升环境温度,同时在牛舍周围设置挡风墙或利用草捆、围挡等遮风设施,减少风寒应激。
通过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环境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冬季肉牛养殖的效率和效益。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确保肉牛在寒冷季节能够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