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季精神心理疾病高发,如何预防患病及复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季精神心理疾病高发,如何预防患病及复发?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643011905354696

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那么,为什么精神疾病在春天容易波动?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春季精神疾病的发作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为何精神疾病在春天容易波动?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据统计,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受季节的影响。

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

随着天气转暖,人体本身的代谢也进入旺盛期,引起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的变化。人在春天,血管扩张,出现大脑相对供血不足,容易出现春困,对于年老体弱者常出现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乏力等症状。另外,入春后气温、气流、气压和湿度变化多端,精神病人因大脑调节功能较差,往往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的剧变,容易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容易使人烦躁不安,从而导致精神疾病的波动;

年初心理压力

与患者在新春制定的目标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有关。一年之计在于春,无论在单位还是个体很多人在年初给自己制定一年的工作和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或产生自卑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个体心理耐受能力较差,应对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不足,不良因素的刺激往往会引起巨大的情绪波动,诱导疾病复发。

过早减药或停药

春季来临前恰逢春节前后,家人也多忙碌,一旦疏于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就可能出现药物漏服,出现侥幸心理,久而久之,便会有复发迹象。精神疾病是一个慢性迁延性疾病,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性期控制症状仅是治疗开始的第一步,如果在巩固治疗和康复期过早减药或停药后,很容易会导致疾病复发。

如何预防春季精神疾病的发作?

定期复诊去看医生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为患者病情稳定打好基础;另外,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

学会识别精神病复发的先兆症状

家属应特别留意患者是否有以下方面的变化,出现下列问题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疏忽大意。

  • 睡眠障碍:主要有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和多梦等;情绪改变:情绪低沉、唉声叹气、不愿意说话,少语少动、忧郁沉默、焦虑不安、敏感多疑、易怒、常发脾气、易激惹、话多、好管闲事等;
  • 日常生活状况:生活不规律,夜间不睡,白天不起,甚至长时间不脱衣服、鞋袜就上床睡觉,也很少刷牙洗脸、换洗衣物,生活懒散被动等;
  • 片段的幻觉妄想症状再现:片段的幻觉妄想症状再现,疑病症状、强迫症状再现等;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有时出现精神恍惚,自言自语,动作呆板,无目的性等;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头痛、心慌、乏力等;
  • 不配合治疗:突然停药或无原因的不愿意服药;不愿意复诊看医生,认为自己没病。

出院后加强家庭护理与疾病管理

  • 正确引导: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 鼓励树立康复的信心,提升患者主动自觉的管理自身疾病,促进疾病更好的康复;
  •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和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力所能及的承担家务劳动,社交活动、外出活动及工作等,通过做事提升自信心及促进社会功能全面康复,尽量避免不良刺激,遇到挫折及心理波动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 家属监督、支持:家属与患者一同了解精神疾病基本康复知识,监督和管理好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等事宜,家属的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 适当锻炼,健康生活:病情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关心体贴、尊重和爱护,注意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起居,不用消极及歧视的语言及行为对待患者,鼓励支持患者坚持做好康复训练,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如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选择个人喜欢并能坚持做的运动项目最好;学会倾诉及情绪的自我管理,正确对待自身疾病,训练正向的认知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精神疾病的后期康复水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