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除,这些关键问题你必须知道
智齿拔除,这些关键问题你必须知道
近日,一则关于“千万别把智齿一次性拔完”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这起事件源自浙江永康市一位女士反映其父亲在一天内拔除23颗牙齿并种植12颗牙齿,随后因疼痛不止在13天后不幸离世。虽然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一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智齿拔除并非小事,需要谨慎对待。
什么时候拔智齿最合适?
智齿通常在17-25岁之间开始萌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拔除智齿。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尽早拔除:
阻生智齿:智齿因空间不足而倾斜生长,可能对邻近牙齿造成挤压,导致疼痛和牙齿移位。
反复发炎:智齿位置不易清洁,容易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
龋齿:智齿本身或邻近牙齿出现蛀牙,且位置较深难以治疗时。
正畸需要:在进行牙齿矫正前,如果智齿影响矫治效果,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
最佳拔牙年龄在20-25岁之间。这个时期智齿已经基本发育完全,且年轻人恢复较快,并发症风险较低。如果错过这个时期,30岁之前拔除也是可以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手术难度和风险会逐渐增加。
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拔除所有智齿?
虽然一次性拔除多颗智齿可以减少就医次数,但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风险:
疼痛加剧:同时拔除多颗牙齿会导致口腔内多个创口,术后疼痛感会显著增强。
感染风险增加:口腔本身是细菌滋生的环境,多个创口同时存在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身体负担加重:手术时间延长,麻醉剂量增加,对心肺功能要求更高,不适合体质较弱的人群。
恢复期延长:多个创口同时愈合,可能会相互影响,延长整体恢复时间。
因此,医生通常建议分次拔除,每次拔除1-2颗,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拔智齿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全面检查:拔牙前需要进行口腔检查和X光片拍摄,了解智齿的具体位置和生长情况。
告知病史: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手术安全。
避开特殊时期: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和妊娠期,感冒发热时也应推迟手术。
饮食安排:术前6-8小时禁食禁水,避免麻醉时发生呕吐。
心理准备:保持放松心态,过度紧张会影响手术效果。
术后如何护理?
止血:术后咬紧止血棉球至少一小时,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吸吮动作,防止血凝块脱落。
饮食:术后2小时内禁食,之后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过热、过硬或辛辣食物。
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或漱口,之后可轻柔清洁口腔,但避免直接刷洗创口。
冷敷:术后24小时内可间断性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
休息: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说话,保证充足休息。
药物使用:遵医嘱服用消炎药和止痛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复诊: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确保创口正常愈合。
智齿拔除是一个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选择合适的时间,遵循医生建议,做好充分准备和术后护理,才能确保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对智齿情况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牙医,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或他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