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郁钧剑:民族声乐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郁钧剑:民族声乐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9A05M920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G505SB0537OD71.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4A68HN05561XRF.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3%E6%A5%8A%E6%89%81%E6%93%94/8480024
5.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41885725707714594
6.
https://m.qidian.com/ask/qpejdbpjdnj
7.
http://www.chnmusic.cn/musician/
8.
https://dress.yxlady.com/202407/1639854.shtml
9.
https://m.yule.360.com/content/3918583
01

从安丘春晚到民族声乐教育:郁钧剑的艺术人生

2025年春节档,著名歌唱家郁钧剑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春晚的舞台上,以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惊艳亮相,让观众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歌声与激情燃烧的年代。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界的泰斗级人物,郁钧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歌唱家,更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的教育家。近日,中国青年作家报对郁钧剑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民族唱法的发展之路。

02

复出演出:创新与传承的完美结合

记者:郁老师,您在2025年春节档选择在安丘市春晚复出,演唱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家和万事兴》两首经典作品,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这个舞台?

郁钧剑:其实,我选择安丘春晚这个平台,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淳朴的民风。安丘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观众对传统艺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且,我一直以来都主张艺术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所以,当安丘春晚向我发出邀请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记者:在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您特别设计了一个童声开场的环节,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郁钧剑:这个创意其实来源于我对民族声乐传承的思考。我认为,民族声乐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既能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又能为演出增添一份清新的气息。童声的纯净与土琵琶的悠扬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03

民族唱法的现状与未来

记者:您曾经提到,现在原汁原味的民歌演唱者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

郁钧剑:这主要是因为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年轻的歌手为了迎合市场,往往会加入过多的流行元素,甚至模仿美声唱法,导致民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这些尝试,关键是要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记者: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保持民族唱法的独特性?

郁钧剑:我认为,保持民族唱法的独特性,关键是要保留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比如,桑植民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方言和润腔技巧。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在新书中专门探讨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民族唱法的独特价值。

04

从舞台到讲台:艺术传承的新篇章

记者:近年来,您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声乐教育,还出版了多本声乐著作。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样的转变?

郁钧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个人的艺术成就终究是有限的,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让民族声乐事业薪火相传。所以我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通过举办民族声乐高级研修班,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歌手。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我感到无比欣慰。

记者:在声乐教育方面,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郁钧剑:我最看重的是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无论是唱歌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05

跨界艺术:书画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记者:除了音乐,您在书画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还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这种跨界创作对您的音乐创作有何影响?

郁钧剑:艺术是相通的。书画艺术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与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书画创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这也反过来促进了我的音乐创作。

06

结语

郁钧剑的艺术人生,就像他所演唱的《小白杨》一样,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挺拔向上,生机盎然。他用歌声诠释了对民族声乐的热爱,用教育传承了艺术的薪火,用跨界创作展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我们期待,在郁钧剑等艺术家的努力下,民族声乐这棵“小白杨”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