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知识,你知道吗?
抽血知识,你知道吗?
作为现代医学中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检查与治疗手段,抽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抽取少量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医生才能获取到众多生理指标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于抽血,你一定有过以下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
静脉血和手指血有什么区别?
采集部位不同
手指血通常采集于手指末梢,如无名指或中指指尖。
静脉血一般从手臂等部位的静脉丛采集。
血液成分不同
手指血:含有部分毛细血管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等,成分相对较复杂,且受局部循环影响较大。
静脉血:主要是来自身体各器官组织回流的血液,成分相对稳定。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同
对于某些检测项目,如血常规,手指血和静脉血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可能存在差异。手指血的结果波动相对较大,可能受到挤压程度等因素影响。
适用情况的不同
手指血采集方便、快捷,适用于快速检测、床边检测或儿童、老年人等不太容易采集静脉血的人群。
为什么要空腹抽血?
首先,因为一些检测项目的参考范围是以健康人的空腹检测结果来作为依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比较得出。故而抽血时不空腹,容易影响检测结果的判读。
其次,进食后由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可能会对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暂时性影响,如糖、蛋白质、脂类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抽血时需要区分左右手吗?
从采血操作角度来看,左右手臂的静脉丛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明显差异,护士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哪一侧手臂的静脉更明显、更易穿刺等)选择合适的手臂进行采血。
但如果一侧手臂有特殊情况,如局部感染、外伤等,应避免在该侧手臂采血,可选择另一侧手臂。
总之,在常规情况下,左右手臂采血没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有时会抽血不畅?难道是血粘度太高?
能引起采血不畅的有许多因素,诸如操作方式不当引起的和由患者本身疾病引起的等等。
操作方式不当是由于穿刺时针尖的切面贴在了血管壁上,这样就容易产生出血缓慢或者不出血的情况,只要调整一下针尖位置就可解决。
由疾病引起的采血不畅常见于严重的高血脂、高血糖、高纤维蛋白血症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等,以上情况都会引起抽血困难的发生,具体情况需结合临床情况才能判断。
抽血以后要怎么按压?
采血完成以后会产生两个针眼,一个在表皮层,一个在血管壁上。这两个针眼往往因为诸多影响因素而产生位置上的差异,故而在按压时只按压了表皮层的针眼从而忽略了血管上的会使得血液流出从而导致淤青的产生。
正确的按压方式为:将棉球或棉签放在采血点上,按压在皮肤针眼及上方约 0.5 —1 厘米处的血管针眼处,同时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按压以保证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能被同时按压到,按压的力道不能太轻也不可过重,至少按压5分钟,如有凝血障碍的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如果出现淤青该怎么处理呢?一般来说,淤青会自然消失。但如果实在介意的话,24小时内可以冷敷,促使血管收缩,减少皮肤下血液的渗出;24小时后则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参考文献:
[1]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韦薇,王宏 ,谢安奇.医学科普天天问[M].1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