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新趋势:非遗文化、反向团圆与旅行过年成主流
2025春节新趋势:非遗文化、反向团圆与旅行过年成主流
2025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今年的年味儿不仅更浓,还多了不少新花样。从非遗文化体验到反向团圆,从冰雪旅游到县域消费,这个春节正在展现全新的面貌。
非遗文化成新宠
“妈妈,我想学剪纸!”在北京的一场非遗体验活动中,7岁的小朋友乐乐兴奋地对妈妈说。这样的场景,在2025年的春节假期里屡见不鲜。
非遗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融入春节。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人气爆棚。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闽南游神、西北社火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以及簪花、扎染、剪纸、宣纸、漆扇等充满创意与匠心的非遗手工技艺体验,都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飞猪平台的数据更是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趋势:2025年平台上包括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等内容的“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133%。不少游客表示,体验非遗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地道的年味儿。
反向团圆成新风潮
“这是我第一次来苏州过年,感觉很新鲜!”60岁的王春喜老人兴奋地说。他和老伴从吉林长春出发,经过近21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女儿工作的城市。这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形成了一股“反向团圆”的新风潮。
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期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他们大多来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这种反向流动不仅缓解了春运压力,也让家庭有了更多样化的过年方式。
“以前总是我回老家,今年让父母来城市过年,还能顺便旅游,感觉挺好的。”在南京工作的设计师林佳说。她已经为家人做好了详细的旅游攻略,计划带他们体验网红火锅店,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旅行过春节花样翻新
“请2休11”的拼假方案,让不少人的春节假期延长至11天。这种灵活的休假方式,让人们在探亲与度假之间有了更从容的选择。
数据显示,80后依然是春节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占比达48%。家庭出游成为主流,其中三代同游占比36%,亲子游占比27%。除了传统的回家过年,人们还有了更多选择:北上体验冰雪世界,南下享受温暖阳光,或者干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境游。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去了哈尔滨看冰雕,还去了雪乡玩雪,特别开心!”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说。据统计,东北冰雪旅游中,南方游客占比超过75%。而选择避寒游的80后游客占比更是高达54%。
县域消费悄然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县城正在成为春节消费的新热点。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春节期间可预订高星酒店的县城数量同比增加两成,县域整体的高星酒店预订量也实现同比翻番。
这一变化反映了县城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人们过年方式的多样化。在县城享受高品质的住宿,品尝当地美食,体验特色文化,正成为一种新的过年选择。
2025年的春节,是一个充满新意的春节。非遗文化的融入让传统更鲜活,反向团圆让亲情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旅行选择让假期更加丰富多彩,而县城消费的崛起则展现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些新趋势,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过年方式,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