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非遗技艺:徽文化的活化石
黄山市非遗技艺:徽文化的活化石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黄山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黄山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0项、省级71项、市级150项,其中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建筑文化的瑰宝
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徽派建筑的核心,其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徽派建筑常依山势而建,气势雄伟高大,呈现出封闭性的设计,高墙耸立,窗户位置较高,屋檐高高挑起。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头墙和泗水归堂,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线条硬朗,工艺精湛。
徽派建筑的四合院式布局体现了对家族、邻里关系的重视,中心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屋顶采用“歇山式”、“抬梁式”、“悬山式”等独特形式,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展现出灵动的美感。
程大位珠算法:算盘上的智慧传承
程大位珠算法是徽州文化的另一颗明珠。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素秋在黄山市屯溪大位小学开设珠算传习班,将传统珠算文化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她还借鉴徽派建筑马头墙等元素,对算盘外观进行创新设计,让这一古老技能焕发新生。
非遗保护传承的黄山实践
黄山市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通过设立非遗生产展示销售区、培养非遗传承人才,成功打造了一批非遗传习基地。同时,黄山市还积极推动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而深刻的旅游体验。
黄山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黄山市获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入选全国首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修缮整县推进试点和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徽州堨坝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自然、非物质文化、记忆四大遗产项目全覆盖。
这些非遗瑰宝不仅是黄山市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持续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