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饮食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
高蛋白饮食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
近年来,高蛋白饮食在健身和减肥圈中风靡一时,许多人认为增加蛋白质摄入可以促进肌肉生长、提高代谢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然而,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高蛋白饮食背后隐藏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高蛋白饮食与心血管疾病:一个被忽视的风险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小型人体试验、小鼠实验以及细胞培养实验,发现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热量的22%时,会激活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这种效应在摄入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牛肉、鸡蛋和牛奶)时更为显著。
研究的资深作者Babak Razani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为了改善代谢健康而盲目增加蛋白质摄入并不是良方。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引发讨论,探讨如何通过精确调整饮食,在分子层面影响身体机能,从而降低疾病风险。”
肾脏负担加重:高蛋白饮食的另一重风险
除了心血管疾病,高蛋白饮食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殷薇表示,蛋白粉作为一种蛋白质的补充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过度摄入蛋白粉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殷薇医生通过临床案例说明,高强度运动后摄入大量蛋白粉、饮水少,容易引起痛风发作及急性肾小管损伤等。她建议,运动或增肌者补充蛋白质需科学合理,应根据运动训练项目不同,制定个性化的蛋白质补充方案。
科学摄入:蛋白质并非越多越好
那么,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蛋白质才是合适的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给出了明确的建议:65岁以下成年人,每日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男性65g、女性55g;65岁以上老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男性72g、女性62g。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摄入量并非一成不变。对于不同人群,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可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但是,即使是这些特殊人群,也应该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补充,而不是盲目增加摄入量。
实用建议:如何健康摄入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禽、蛋、奶以及植物性蛋白质如大豆、坚果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建议多样化摄入,以获得全面的营养。
注意亮氨酸含量:亮氨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关键氨基酸。因此,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应适量控制亮氨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肉、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
合理搭配饮食:蛋白质的摄入应该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其他营养素保持平衡。不要将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当作代餐食用,而应该将其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定期检查身体: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训练或大量摄入蛋白质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咨询专业人士:在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如肾病、肝病)的人群。
高蛋白饮食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些积极效果,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科学合理地摄入蛋白质,才能真正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