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打卡泉州:小生意大商机
春节打卡泉州:小生意大商机
春节期间,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据最新数据显示,泉州全年游客接待量预计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超1200亿元。作为首个“非遗中国年”,泉州文旅系统推出300多项活动及40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世遗游、古城游、非遗游等主题,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泉州特色小吃:舌尖上的商机
泉州的特色小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西街、关岳庙、清净寺等热门景点周边,各类小吃店生意火爆。其中,肉粽、面线糊、姜母鸭等传统美食最受游客欢迎。例如,南俊路的张林张锦记姜母鸭店,春节期间日均销售额达数万元,真空包装的姜母鸭更是成为游客必买的伴手礼。
除了传统小吃,创新饮品也备受青睐。西街的壶见茶饮、莓超疯等本土品牌,凭借独特的闽南风味和时尚的店面设计,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热点。这些店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策略,成功将传统小吃与现代消费习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
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中的商业价值
泉州的传统手工艺,如石雕、簪花、珠绣等,不仅展现了闽南文化的魅力,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2024年伦敦手工艺周上,泉州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蟳埔女簪花等手工艺珍品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泉州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中,蟳埔女的簪花围更是成为春节最IN的时尚单品。抖音上,“簪花围”的相关内容播放量超过4.4亿次,小红书相关笔记超过42万篇。蟳埔村的簪花围店铺“蟳埔花米”店主黄榕冰表示,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推广,目前月流水已突破百万元。
创新营销:让传统焕发新生
在泉州,不少创业者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成功将传统商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例如,95后女生无澜开设的“一物一喜”淘宝店,通过简化版簪花围的创意,迅速打开市场,销量增长迅猛。无澜表示,去年10月她尝试自己制作簪花围并开始在淘宝售卖,短短几个月时间,店铺销量就实现了显著增长。
此外,泉州的文创产品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西街的文创店《刺桐集物》推出的木偶剧院冰箱贴、妈祖冰箱贴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体现了泉州的文化特色,更满足了游客对个性化、高品质旅游纪念品的需求。
把握机遇:小生意也能成就大事业
泉州春节期间的小生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优势:西街、关岳庙、清净寺等热门景点周边,人流量大,是开展小生意的理想地点。
文化特色鲜明:泉州的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来源。
政策支持:泉州文旅部门推出的各项活动和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对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泉州小生意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例如,西街的闽南小吃店、簪花围店铺等,都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因此,创业者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对于想在泉州开展小生意的创业者来说,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选择有潜力的细分市场。
产品创新: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营销策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结合线下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增强顾客粘性,通过口碑传播扩大影响力。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成本,确保产品定价既能吸引顾客,又能保证合理利润。
合法经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办理必要的经营许可证,确保合法经营。
泉州春节期间的小生意虽然投入不高,但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无论是传统小吃、手工艺品,还是创新文创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市场价值。创业者只要找准定位,不断创新,就能在这座千年古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