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探秘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探秘之旅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5A00OEN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6A07KKZ00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38063
4.
http://sx.people.com.cn/n2/2024/0822/c189132-40952765.html
5.
https://m.newsduan.com/static/content/WT/2024-08-27/1277947505212414273.html
6.
https://fun.54traveler.com/detail/8214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2/13/56845366_1123083285.shtml
8.
https://www.hcxfjq.com/read.asp?id=3854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当人们对山西的印象还局限于陈醋、面食和煤炭时,古建文化爱好者却早已将它奉为天堂。这是一片宝藏级的人文秘境,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01

一段传奇的考察之旅

提及山西古建筑,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名字。当年他们四赴山西,不但考察了大同的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首次勘测了应县的辽代木塔,调查了悬空寺、广胜寺,更在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

在生完梁再冰和梁从诫两个孩子后,林徽因可以一同出行了。于是1933年,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法式部主任)、刘敦桢(文献部主任)、林徽因(参校)、莫宗江(绘图员)、纪玉堂(雇佣职员)一行五人,前往大同考察古建筑。

9月6日早晨,他们一到大同就去了梁思成此行最为牵挂的辽代古寺华严寺。梁思成这样记录他初入华严寺时的惊喜:“殿面阔九间,巍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

从华严寺出来,一行人找不到饭馆吃午饭,早饭也没吃的他们只好买了些面饼,一同蹲在车里大嚼。匆匆嚼完,赶去善化寺。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善化寺发现了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殿内的二十四尊金代诸天造像尤为传神,令梁思成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

而云冈石窟当时人迹罕至,一行人在一栋无门无窗的农家厢房里住了三天,只有煮土豆和玉米面糊糊可吃。9日晚,因为放心不下刚刚1岁3个月的梁从诫,林徽因提前返回北京。

在年底发布的梁、林、刘三人联合署名的研究报告《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中,结尾写道:

“云冈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实证。但观其结果,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基本结构。在雕刻上只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新创造——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着中国固有的。”

华严寺、善化寺最终也因被他们写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闻名于世。2011年,大同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建了一座纪念馆,以示缅怀。

比起大同,这次山西之行最让梁思成期待的,是去应县亲眼见一见那座传说中的千年木塔。华北地区一直流行着一句俗语“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自从1932年从日本学者关野贞的考古报告里知道应县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后,梁思成从此就魂萦梦牵。

但梁思成担心传说有误,万一是一座普通明清塔,去一趟就太折腾了。于是他直接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写“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附上酬金请他们拍一张木塔的照片寄来——其实梁思成根本不知道应县有没有照相馆,但他的愿望没有落空。

于是9月17日,梁思成一行先汽车再转骡车往应县去,“离县二十里已见塔,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

第二天,梁思成被眼前的木塔惊呆了,“绝对的overwhelming(巨大的;势不可挡的),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他当天就迫不及待地给林徽因写信:

“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开三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地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同向着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尤其是同几个兴趣同样的人在同一个时候浸在那锐感里。”

在塔顶勘测时,梁思成差点因为突如其来的惊雷而从60米高处坠落,但因崇拜而生的欣喜,足以压过侥幸生还的庆幸。“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离开应县后,梁思成去了恒山脚下的悬空寺,他期待的是一座辽宋甚至唐代风格的寺院,毕竟恒山历史悠久——但他出发前未曾补上一节历史课:唐宋元明等朝,北岳一直是河北曲阳的大茂山,直到清顺治年间才改为山西浑源的玄岳山。因此梁思成所见的悬空寺,主体为乾隆年间修造。刚刚被古寺和木塔震撼过的梁思成大失所望,连一张测绘图也未留下就离开了。

然而不到一年,梁思成就同林徽因一起又回到山西。1934年8月,他们受美国朋友John King Fairbank和Wilma夫妇(即费正清、费慰梅)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借避暑消夏之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费氏夫妇的协助下,对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一带汾河流域的古代寺庙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其中就有洪洞广胜寺和寺中的飞虹塔。

这次的考察学术成果,最终被两人写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但此行的观感印象,林徽因的散文《山西通信》里倒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因为探访古迹走了许多路;在种种情形之下感慨到古今兴废。在草丛里读碑碣,在砖堆中间偶然碰到菩萨的一双手一个微笑,都是可以激动起一些不平常的感觉来的。”

“开栅镇,小相村,大相村,哪一处不是一样的热闹,看到北齐天保三年造像碑,我们不小心的,漏出一个惊异的叫喊,他们乡里弯着背的,老点儿的人,就也露出一个得意的微笑,知道他们村里的宝贝,居然吓着这古怪的来客了。‘年代多了吧?’他们骄傲的问。‘多了多了。’我们高兴的回答,‘差不多一千四百年了。’‘呀,一千四百年!’我们便一”

02

一座古建遗存的宝库

山西现存28027处古建筑,元代以前的早期木构建筑518座,占全国80%以上。中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仅存三座,而这三座,全部都在山西!山西的雕塑与壁画数量都是全国之冠,精品不胜枚举!

山西的古建筑之所以如此丰富,与山西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许多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同时,山西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这种文化交融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03

一条经典的古建探访路线

“重走梁林路”是一条经典的晋北古建筑游览路线,从大同到太原,一路国宝熠熠,朝代跨越北魏、唐、辽、金和明,全程高能!

  1. 佛光寺: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国第一国宝”,其东大殿是中国仅存三座的唐构之一;
  2. 南禅寺:中国现存大殿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其大佛殿是仅存的三座唐构之一;
  3. 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史书;
  4. 应县木塔: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全塔高 67.3 米,靠木构嵌接,巧夺天工;
  5. 广武长城:修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年之久的长城世界文化遗产
  6. 山西博物院:“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里荟萃了山西文物的精华。

这条路线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古建筑的分布和价值,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能够领略到山西古建筑的精华。同时,路线中还安排了专家随行讲解,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04

一次文化的洗礼

“重走梁林路”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通过这条路线,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体会到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更能够理解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这个秋天,让我们跟随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脚步,开启一场难忘的山西古建探秘之旅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