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的下午茶:一种高雅休闲方式的现代解读
民国文人的下午茶:一种高雅休闲方式的现代解读
在民国时期,北平的文人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下午茶。这种休闲方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喝茶活动,更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民国文人的生活状态与休闲方式
民国时期的北平是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聚集地,北大、清华、师大、燕京等名校集中了一大批有学识的文化人。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十年中,是当时中国社会少有的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在这期间,文人们自然就有属于他们特有的表达生活情趣的方式。
当时的大学教授收入颇丰,一名普通助教的月收入大概是工人的12倍,清华教授最高工资甚至是工人的50倍。他们不讲究奢华,很多文人家里藏书几万册,这都是用金钱堆起来的。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圈,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民国文人下午茶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休闲方式中,下午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民国文人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这种下午茶与普通的喝茶不同,它更像是一种“茶叙”,重点在于与友人的畅谈。
在周作人的《雨天的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种描述生动展现了民国文人对下午茶的讲究:环境要优雅,茶具要精致,更重要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
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下午茶的典范
说到民国文人的下午茶,不得不提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家中,每周六下午都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会。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自美国来华的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也加入了进来,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中的泰斗级人物。这些文化精英常常会在星期六的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品茗,以茶为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众人灵魂碰撞,清谈为乐,纵使一杯清茶,些许点心,也是最风雅的盛事。
现代人如何借鉴这种高雅休闲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这种高雅的休闲方式?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环境营造: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拥有瓦屋纸窗的环境,但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营造优雅的氛围。比如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摆放一些绿色植物,点燃一炷清香,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茶具选择:民国文人讲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设计简约、质感良好的茶具。不需要太贵重,但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审美。
交流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深度交流的重要性。不妨定期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品茶聊天,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悟。这种交流不需要太多人,二三知己即可。
生活态度: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像民国文人那样,不被物质所累,追求精神的富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生活更有品质。
民国文人的下午茶,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去追求精神的富足和生活的品质。这种高雅的休闲方式,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