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能否应对今年流感大爆发?
奥司他韦能否应对今年流感大爆发?
随着冬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活跃度逐渐增加,奥司他韦作为当前流感首选用药备受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增加。面对今年流感可能的大规模爆发,奥司他韦是否能有效应对?其在治疗和预防流感中的显著效果以及较低耐药率使其成为关键药物。然而,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市场是否会再次出现短缺现象?让我们一起探讨奥司他韦对今年流感大爆发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流感疫情形势如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6.2%。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期出现严重流感疫情,累计病例已超过950万,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出现药品短缺情况。这一情况也引发了国内公众对流感药物供应的担忧。
奥司他韦能否有效应对流感?
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释放,从而控制病毒传播。它适用于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乙型流感治疗,以及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的流感预防。
临床数据显示,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以有效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发生率。此外,其耐药率较低,是国内外多个流感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
市场供应是否充足?
针对公众对流感药物供应的担忧,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表示,工信部系统梳理了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相关解热镇痛、抗生素、中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产能产量情况,总体上供给充足、市场稳定。其中,对磷酸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进行了重点监测调度,并组织企业做好生产供应和动态调配,保障群众用药需求。
专家也建议,由于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期较短(国产2-3年,原研达菲10年),不建议大量囤药。按需购买,合理使用,既能避免浪费,又能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如何科学应对流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刚强调,预防大于治疗,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日常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也非常重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防风保暖,合理饮食,充足休息,保持良好心态,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方面。
在用药方面,专家建议在确定病原后使用奥司他韦,不建议提前预防性给药。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建议大量囤积药物。一旦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面对流感,我们既要重视,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预防和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做好综合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