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勃在四川:从宫廷才子到山水诗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勃在四川:从宫廷才子到山水诗人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78010
2.
https://www.sohu.com/a/793063734_121246084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10A02P6B0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DTA1CJ05448Z8F.html
5.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62587/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9%83%BD%E5%B8%82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8B%83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6%93%8D
9.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84212999&knowledgeId=84213034&_from_=&rtag=
10.
https://www.gushiwen.cn/mingju/juv_9a0e74dfaac6.aspx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2/23/85033340_1137377581.shtml

王勃,这位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学天才,在其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四川岁月。这段经历不仅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01

被逐入蜀:一个才子的流离之路

公元669年,年仅二十岁的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惹怒唐高宗,被逐出王府。这位天才少年,一夜之间从宫廷侍读变成了无业游民。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勃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前往蜀地游历。

蜀地,这片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文人墨客的土地,成为了王勃的避难所。从长安出发,他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蜀中之旅。入蜀途中,王勃写下了《入蜀纪行诗三十首》,这是全唐诗中第一篇在题目中直接写有“入蜀诗”的诗序,展现了他对这次旅程的重视。

02

漂泊的生活:靠乡亲接济度日

入蜀后的王勃,生活颇为艰辛。他居无定所,主要依靠成都的乡亲和朋友接济。这种漂泊的生活,让他对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蜀地,王勃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薛华。薛华的祖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这层关系让两人一见如故。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薛华不久后就要返回长安,王勃在送别时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潸然。
03

文学创作:从苦闷到成熟

蜀地的山水风光,让王勃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始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成熟的心态来观察世界。在《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中,他将武担山与历史上的名山古迹相比较,展现了他对成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若夫虎丘仙镇,吴王殉殁之墟;骊桥崇基,秦帝升遐之宅。虽珠衣玉匣,下贲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亦有霍将军之大隧,回写祁连;樗里子之孤坟,竟开长乐。岂若武担灵岳,开明故地,蜀夫人之葬迹,任文公之死所。岗峦隐隐,化为阇窟之峰;松柏苍苍,即入祗园之树。

在彭州,王勃应当地官员之邀创作了《益州夫子庙碑》《春思赋》等名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在蜀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04

文学风格的转变:从宫廷到山水

蜀中三年,是王勃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期。他开始摆脱宫廷诗的束缚,转而关注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这种转变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脍炙人口的五律,就是在蜀地创作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以其开阔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王勃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而《山中》这首五绝,则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蜀地的山水不仅为王勃提供了创作灵感,也让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他开始用更自然、更真实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为初唐诗歌的转向带来了契机。

05

离蜀北归:结束与开始

671年夏,王勃结束了在蜀地的生活,动身返回长安。虽然在蜀地的生活是艰难的,但这段经历对王勃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风光和抒发羁旅之情的诗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在蜀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蜀中三年,是王勃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期。他开始摆脱宫廷诗的束缚,转而关注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这种转变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脍炙人口的五律,就是在蜀地创作的:

蜀地的山水不仅为王勃提供了创作灵感,也让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他开始用更自然、更真实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为初唐诗歌的转向带来了契机。

王勃在四川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生命中的一段插曲,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诗文,如同蜀地的山水一样,历经千年而不朽,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