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AI新突破:手机自己玩自己!
西安交大AI新突破:手机自己玩自己!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MOE KLINNS Lab)推出了一项名为VisionTasker的创新技术,通过AI精准捕捉并解析人类意图,在移动设备上高效执行多样化任务。这项技术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特别关注特殊需求群体的需求,如视障人群和老年人,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VisionTasker:让手机自己玩自己
VisionTasker方案融合了基于视觉的UI理解和LLM任务规划的两阶段框架,旨在逐步实现移动任务自动化。该方案突破了传统UI对视图层级结构的依赖,提高了对不同应用界面的适应性。值得一提的是,VisionTasker无需大量数据训练大模型,通过用户自然语言提出的任务需求,Agent便能够理解并执行指令。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 用户界面理解:VisionTasker通过视觉方法解析和解释用户界面,Agent识别并分析界面上的元素及布局,如按钮、文本框、文字标签等,并将这些视觉信息转换为自然语言描述。
- 任务规划与执行:Agent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导航,根据用户指令和界面描述信息进行任务规划,将用户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如点击或滑动操作,以自动推进任务的完成。
- 持续迭代:每一步完成后,Agent都会根据最新界面和历史动作更新其对话和任务规划,确保决策基于当前上下文,持续迭代直至任务完成或达到预设限制。
在实验评估方面,该项目提供了对三种UI理解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VisionTasker在多个维度上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在处理跨语言应用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泛化能力。此外,在处理真实世界任务时,VisionTasker在147个不同应用中的表现达到了与人类相当的水平,甚至在某些任务中超越了人类。
手机AI自动化:从科幻到现实
手机AI自动化技术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vivo在2024年10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其手机智能体产品“PhoneGPT”,能够帮助用户实现一句话点咖啡、订外卖,甚至可以找到最近的私房菜馆并通过AI实现电话预定包厢。这些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大语言模型(LLM)在手机自动化中的应用。
LLM不仅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还能感知界面并执行任务,实现了更智能、自适应的自动化操作。与传统自动化方法相比,LLM具有明显优势:
- 上下文语义理解:从大量文本语料库学习,理解复杂语言结构和领域知识,准确解析多步骤命令。
- 屏幕GUI多模态感知:利用多模态感知能力,统一文本和视觉感知信息,实现对屏幕元素的准确定位和交互。
- 推理和决策制定:基于语言、视觉上下文和历史交互进行复杂推理、多步骤规划和上下文感知适应,提高任务执行成功率。
AI自动化:为特殊群体插上科技翅膀
AI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特殊需求群体带来了福音。据统计,我国特殊儿童已超1300万人。AI技术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增强课堂互动、实时反馈评估等教育支持。在日常生活中,AI还能帮助视障儿童自主阅读电子书籍,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购、订餐等活动。
AI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来模拟社交场景,帮助社交障碍人士进行社交互动,提供情绪管理支持,甚至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协助完成日常生活任务。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AI自动化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AI系统的安全性、隐私保护,以及如何提高设备端部署效率等。此外,AI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解决数据集多样性问题,以适应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自动化将为更多人带来便利。它不仅能够帮助普通人简化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它为特殊需求群体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
西安交通大学推出的VisionTasker技术,是AI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突破。它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潜力,更为特殊需求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AI自动化将为每个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