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汽奥迪4S店违规售车内幕揭秘
北京一汽奥迪4S店违规售车内幕揭秘
2024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席卷了天津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永濠集团。随着集团旗下三家4S店同时关门歇业,上千名车主和员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抢车大战”:永濠爆雷后的第一幕
11月初,50岁的周航(化名)在永濠集团旗下红旗4S店定下一辆红旗H5轿车,优惠后的裸车价为10.98万元。然而,仅仅10天后,永濠集团就爆雷了。
按照行业惯例,为了向一汽红旗厂家支付购车款,永濠将红旗新车的车辆合格证抵押给了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合计贷款1.9亿元。11月9日,嗅觉灵敏的平安银行抢先拖走了7辆新车。两天后,当招行试图拖走剩余的16辆车时,却被周航等车主拦住。
自此之后,一场“抢车拉锯战”在零度以下的天津冬夜上演。车主们轮班值守,白天订外卖,夜里睡车里,生怕银行将车辆拖走。而银行方面也派人24小时看守,双方在红旗门店前对峙至今。
千人维权:永濠危机的冰山一角
周航的遭遇,只是永濠集团财务危机的一个缩影。从目前公开资料来看,此次事件涉及上千名车主及员工,问题涵盖提车未能上牌、售后保养套餐及充值卡、购车返利、拖欠员工工资等多个方面。
永濠集团实控人王学军在当地经营汽车经销商生意超过20年,业务涉及一汽大众奥迪、一汽红旗和东风本田三大品牌。其中,奥迪门店堪称天津规模最大的奥迪4S店,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销售展厅为3000平方米,总投资1.75亿元。
“顶流”转投:奥迪渠道困境的信号
就在永濠危机持续发酵之际,北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奥迪经销商——北京华阳奥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不再继续一汽奥迪品牌的经销业务。这家曾年销2万辆奥迪新车的“顶流”4S店,如今却选择转投AITO问界品牌。
北京华阳奥通的退出,反映了奥迪在华渠道面临的深层次困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豪华品牌在产品力和价格策略上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经销商在经营压力驱动下,不得不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势力品牌。
1598起投诉:4S店违规经营的普遍性
永濠集团的危机并非孤立事件。根据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专业市场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收到家用品牌汽车消费投诉1598起,同比增长10.13%。其中,合同类投诉627起(含退订486起)、质量类投诉245起、售后服务类投诉260起、价格类投诉68起、其他类投诉398起。
这些投诉反映了4S店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预付定金无法退款、未按时交付车辆、捆绑加价售车、未履行“三包”义务、质量故障频发等。新能源汽车虽然在质量问题、电池续航、充电桩安装等方面的纠纷有所减少,但电池售后质保、等待电池配件时间过长等问题却日益凸显。
三包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利器
面对4S店违规经营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双重挑战,汽车三包政策成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根据政策规定,汽车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享有包修、包换、包退的权利。
具体而言,包修意味着在三包有效期内,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可获得免费维修服务;包换则是指无法修复的质量问题可免费更换合格零部件;包退则是在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且经过包修、包换后仍未达到技术标准时,用户有权申请退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版汽车三包政策已将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部件纳入退换车条款,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结语:4S店模式的未来走向
永濠集团的爆雷、北京华阳奥通的转投、以及各地频发的消费投诉,都在向我们揭示一个事实:传统的4S店经营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4S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则日益迫切。
未来,4S店模式将如何演变?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将如何重塑?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些危机和挑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