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妙玉:悲剧源于双重人格的巨大冲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妙玉:悲剧源于双重人格的巨大冲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44873

初读《红楼梦》,妙玉这个人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觉妙玉是十二钗中最为奇异、最为特殊、最为神秘的女子。曹公对妙玉的描摹,用字不多,前八十回中关于她的文字仅仅五回,大概一千多字,还顶不上宝玉身边的晴雯、袭人。但奇怪的是,这位着墨不多的妙玉,竟位列金陵十二衩之六,可见曹公对其很是偏爱。曾把描写妙玉的这一千多字从八十回《红楼梦》中抽离出来,好像也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部奇书的欣赏、理解、揣摩。所以常常思考,曹公创作妙玉这个人物到底有何用意?

妙玉最突出的性格特征:矛盾的存在,或者说是“两个妙玉”之间的互相冲突。这种冲突贯穿于妙玉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伴随其一生。曹公早在妙玉的判词中就点明了这种冲突的存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洁”与“不洁”,“空”与“未空”这两对矛盾造就了妙玉那奇异悲惨、举世难容的一生。

第四十九回,宝玉前往芦雪广联诗,在山坡之下闻得一股寒香扑鼻,正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的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这胭脂一般绽放的红梅和漫天白雪形成强烈的对比,总感到这种对比亦是曹公有意为之,就是为了展现妙玉自身的种种冲突。

妙玉的出场来自林之孝的回话:“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法名妙玉。”据此,我们对妙玉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了解。

“佛门禁锢”与“少女天性”

我们知道,妙玉的带发修行并非是主动的,心甘情愿的。她从小多病,父母为其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万般无奈之下才遁入空门、带发修行。此时的妙玉,年芳十八、正值青春,她同大观园中那许许多多少女一样热烈洋溢。但就是因为自己是修行之人,她必须要克制自己的天性。可是这大观园本是一个繁华之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妙玉每日立于栊翠庵,看着山下的莺莺燕燕,心中是何滋味?她真的能够敬的了佛、打的了坐、念的了经吗?可以试着回忆回忆自己的十八岁,是不是总是感觉那个时候特别美好,当然也特别躁动。但是,可怜的妙玉虽然内心澎湃,但却无处安放,真真“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妙玉虽然入了空门,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依旧没有脱去女儿身,没有失去闺阁面目,佛门的清规戒律也无法助她抵御红尘的诱惑纷扰。

“槛外之人”与“官宦小姐”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妙玉着人送来一张粉笺,上书“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完,“直跳了起来”。对“槛外人”三字,我们同宝玉一样都摸不着头脑。后来经过邢岫烟解读,我们得知妙玉因喜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自称“槛外之人”。

那么何为“槛外之人”呢?妄自揣度妙玉的心理,“槛外人”应该就是不计功名利禄、脱离红尘之人,与俗世中那些为功名利禄奔波劳苦的“槛内人”相互对应。那妙玉是否真的如其所称那样看破万物、无羁无绊呢?

答案自然是“非也”。妙玉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家境殷实,从小的娇生惯养已经打下深深烙印。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后至栊翠庵品茶,我们可以看到妙玉是多么的精通茶艺,所用之水是旧年的雨水,给黛玉、宝钗的喝的“梯己茶”竟是五年前梅花上积攒的雪花,更为惊奇的是所用茶具都是古玩奇珍,连贾府都未必寻得出来。只此一点,我们便可看出妙玉的日常生活是多么的精致,与心无外物的“槛外之人”又是多么冲突。

“庄子之玄”与“诗词之美”

还是在第六十三回,通过邢岫烟我们得知妙玉“常赞文是庄子的好”,还像庄子一样自称“畸人”。我们承认,常年的佛门熏陶必然让妙玉有了一定的慧根,她也希望自己能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与众不同,而且在与外人的交往过程中,她也是极力的这般行事,以至于落得个“不合时宜”“放诞诡僻”的印象。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深夜联诗,妙玉突然出现,而后邀请二人至栊翠庵吃茶小憩,并对二人的联诗发表了评价,最后甚至一挥而就给二人的联诗收了尾,引得黛玉、湘云对妙玉发出“诗仙”的赞叹,真可谓“才华阜比仙”。由此可见,妙玉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着实很高,平日在吟诗联句方面肯定也下了很大功夫。一个自诩如庄子一般清高无为之人,竟然也醉心于吟诗联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冲突。

“孤僻冷傲”与“情愫细腻”

妙玉的曲子《世难容》最后两句:“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诸多红迷猜测这所谓的王孙公子有可能就是贾宝玉。妙玉对宝玉是否有男女之情,不好妄自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妙玉是把宝玉当作大观园中唯一知己的。宝玉生日,妙玉竟然送上很有暧昧意思的粉色信笺以贺芳辰,要知道这一天并不单单是宝玉的生日。平儿、薛宝琴、邢岫烟三人也是同日生日。姑且不论平儿与宝琴,那邢岫烟和妙玉之间“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但却未见妙玉对其有何表示。第五十回,芦雪庵联诗宝玉落第,李纨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想要一支插瓶,但其讨厌妙玉为人,便罚宝玉去栊翠庵取梅。这里可以有诸多联想,李纨为何相信宝玉能从“人愈妒”“世同嫌”的妙玉处取来红梅,或许大家都知道妙玉对宝玉的知己之意。还是栊翠庵品茶一回,妙玉甚至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太过于暧昧了,要知道刘姥姥只用了一次的茶杯,她是“若我用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这么一个极度洁癖的人却把自己常用的茶杯给宝玉用。可见纵然是“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却也有着少女一般无比细腻的情感,这情感纵然不是爱情,却也时刻冲击着妙玉的内心世界。

可以看出,妙玉就是生活在巨大的冲突之中。她礼佛修行的栊翠庵却置于花柳繁华的大观园,她不屑俗世羁绊却身历荣华富贵,她视绮罗俗厌却生活处处精致,她深居简出孤傲自许却依然遥叩宝玉芳辰。总之,她是身入佛门却心恋红尘,真正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种巨大的冲突、巨大的反差,注定她摆脱不了人世间的羁绊,可谓穿着僧袍的有情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