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术后康复,这些姿势你做对了吗?
股骨骨折术后康复,这些姿势你做对了吗?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髋部骨折病例超过100万例,其中约35%的患者骨折后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需要长期护理,6个月死亡率达10%
20%,1年后升至20%30%。因此,股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康复锻炼:从床上活动到行走
股骨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康复锻炼方法:
床上活动:
- 上肢拉环运动:借助床头拉环,用力抬起上半身,每天反复多次,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
- 下肢肌肉收缩:用力收缩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 关节活动:逐步伸屈膝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站立和行走:
- 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始坐起、下床、站立,借助助行器或双拐支撑保护下逐步开始行走锻炼。
- 单脚站立训练: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正确姿势:避免三大并发症
正确的康复姿势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三大并发症。
正确使用助行工具:使用双拐或步行器时,要确保稳定支撑,避免二次伤害。
保持正确站姿:站立时要保持身体直立,避免过度前倾或后仰。
错误姿势的风险
错误的康复姿势可能导致以下风险:
骨折不愈合:过早负重或错误的负重方式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
关节僵硬:不当的活动方式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影响日后活动能力。
肌肉萎缩:缺乏正确的锻炼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康复效果。
康复训练的时间安排
股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分阶段进行:
早期(0-1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为主,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中期(2-4周):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开始部分负重行走。
后期(5周至数月):强化肌力和稳定性,全面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通常需要在3-6个月骨折愈合后,才可下地负重。标准的术后康复,允许患肢在耐受范围内负重,但是股骨通常需要3-6个月的时间愈合。
医生建议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进行X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合理饮食: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促进康复。
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
避免热敷:创伤或手术后切忌热敷,以免加重局部出血。
股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正确的姿势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