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引领文博数字化转型,让文物“活”起来
五大理念引领文博数字化转型,让文物“活”起来
2023年服贸会上,毕马威中国发布《文化无界,数字焕新——文博数字化转型初探》报告,提出了文博数字化建设的五大理念:“以人为本、数据为核、业务导向、开放共享、守正创新”。这些理念不仅为文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在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以人为本:让文物“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的VR项目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典范。通过三维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故宫实现了对建筑及文物的高精度数字化处理。《御花园》VR节目运用三维特效和实时光影渲染,还原历史场景,结合大小屏互动设计,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此外,“V故宫”巡展借助惠普、英特尔等硬件支持,将VR内容带到全国多地展出,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故宫的魅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虚拟展厅则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观众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馆藏珍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不仅能观看高清展品图片,还能通过互动功能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让展品的展示更加生动,也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参观和学习。
数据为核与业务导向:让保护更精准
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是“数据为核”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扫描、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将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和雕塑进行数字化保存,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今年暑期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更是成为爆款体验项目,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深度浏览壁画故事,自由探索上百个洞窟知识点。
开放共享与守正创新:让文化更开放
在“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导下,各地博物馆正积极打破“孤岛效应”。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汇聚了全球海量数字馆藏,集成文物数字采集、文物3D鉴赏、AI互动、个性化博物馆等功能。该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整合文博、文创、影视、动漫和游戏等产业资源,创建开放透明的社区,并通过提供文物数字化展陈、用户共创、IP授权、衍生品开发等,为文博IP的孵化和变现搭建平台。
同时,数字技术也让博物馆从静态的“知识仓库”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场”。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位虚拟数智人艾雯雯成为虚拟世界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技术保存了超过186万件(套)藏品信息,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用全息画卷重启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带观众欣赏千年文物风采,山西博物院“晋国雄风——山西两周精品文物数字展”为外国民众打开了解中华文化的数字窗口……
数字文博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正如毕马威中国所强调的,数字化转型应始终“以人为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传承的本真。只有这样,数字文博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无界,数字焕新”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