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兰芳评书语言艺术:赞赋与大白话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兰芳评书语言艺术:赞赋与大白话的完美融合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7
来源
1.
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VSET100362736153/9af6fe55186f4749b5a18dd2bfd81441/index.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6A085GI00
3.
https://m.ximalaya.com/s/6155793053216768
4.
https://m.ximalaya.com/a/6113328492187648
5.
https://www.binzhouw.com/bzfb/system/2025/01/26/030537200.shtml
6.
https://m.ximalaya.com/ask/q13367826
7.
https://m.qidian.com/ask/tqblwosdy

刘兰芳是中国评书界的一面旗帜,她的评书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在她的作品中,既有阳春白雪般的“赞赋”,又有下里巴人的“大白话”,这种语言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评书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01

“赞赋”:评书中的文学之美

在评书艺术中,“赞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主要用于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刘兰芳深谙此道,她善于用精炼的语言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岳飞传》中,她这样描写岳飞:

“岳飞身长九尺,面如冠玉,眼若朗星,眉似卧蚕,声如洪钟,威风凛凛,仪表堂堂。”

这段描写,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英武不凡的英雄形象。而这样的“赞赋”在刘兰芳的评书中比比皆是,它们不仅丰富了评书的文学性,也让听众能够通过想象构建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02

“大白话”:评书中的生活之趣

与“赞赋”的文学性相对应,评书中的“大白话”则体现了艺术的通俗性和生活化。刘兰芳在评书中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让故事更加贴近听众,也更容易引起共鸣。比如在《杨家将》中,她这样描述杨六郎:

“杨六郎这人啊,别看平时嘻嘻哈哈,可一上战场,那可是真玩命。”

这样的表述,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通过“大白话”的运用,刘兰芳成功地将历史故事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连接起来,让评书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03

融合之美:评书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刘兰芳的评书中,“赞赋”与“大白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她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灵活切换语言风格,让评书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生活的趣味。

比如在《大辽太后》中,当描写萧燕燕的智慧与果敢时,她会用“赞赋”式的语言:“萧燕燕目光如炬,心思如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在描述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时,她则会用“大白话”:“老百姓们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生火做饭,然后下地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踏实。”

这种语言上的切换,不仅让评书内容更加丰富,也体现了刘兰芳对评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她曾说:“评书的语言要雅俗共赏,既要让文化人听出味道,又要让普通老百姓听得懂。”

04

传承与创新:评书艺术的未来

刘兰芳对评书语言艺术的探索,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手法的运用上,更体现在对现代元素的融入中。在她的新作《刘兰芳书说新斗罗》中,她尝试将传统评书与现代网络小说相结合,用评书的形式讲述当代故事,这种创新精神为评书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正如她在2025年胡集书会上所说:“评书要发展,就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要保持评书的艺术特色,又要与时俱进,让评书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刘兰芳的评书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尊重。她对“赞赋”与“大白话”的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评书艺术的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评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正是评书艺术生生不息的最好证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