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州士之冠冕:“凤雏”庞统陨落,尽三国之盛,亦无出庞统之右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州士之冠冕:“凤雏”庞统陨落,尽三国之盛,亦无出庞统之右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8025357_121157389

三国时期英年早逝、最令人惋惜的人物,一定会有很多人最先想到命丧“落凤坡”的蜀汉谋士——庞统。的确,与“卧龙”先生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谋士之一,而他在事业上升期英年早逝,令后人叹息不已。尤其是在后来的历史中,蜀汉政权因为缺少独镇一方的人才,而导致复汉大业功亏一篑时,更是让后人对他的意外身亡不能释怀。


图|《新三国》庞统

也因此,庞统意外身死是否内有隐情,也成了千百年来,坊间亘古不绝的议论话题。他临死前在庆功宴会上与刘备爆发的冲突,是否与他的死有关?是刘备被其触怒后痛下杀手,还是心性高直的庞统在看清刘备真面目后,不愿与其为伍的以死抗争?

带着这些谜团,让我们重温历史,从庞统生平的蛛丝马迹中探寻背后的真相。

漂泊半生:在东吴的蹉跎岁月

庞统生性诚朴,不喜张扬浮夸,因此在其年轻之时名声不显。后来,在他二十岁时遇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其在桑树之下畅谈天下风云。二人从白天一直相谈到傍晚,司马徽对庞统的满腹才华十分吃惊,竟发出了南州士子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感叹,庞统的名声由此在荆襄地界流传开来。

三国末年正值天下大乱,虽是乱世,也是各路英雄豪杰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胸怀天下的庞统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也开始寻求明主,希望一展宏图。当时的天下,可称雄主者无非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而已。


图|司马徽

可刘备仍在颠沛流离、未成气候;曹操虽雄踞北方实力最强,但生性残暴多疑,绝非良善之主。因此在反复思忖后,庞统相中了雄踞江东,三代英主的孙氏。恰好,当时孙权也正在招贤纳士、广揽天下人才,于是庞统欣然前往江东,希望能得重用。

孙权也的确是个求贤若渴的明主,再加上庞统一直在南方颇有才名,当听到庞统将要投奔江东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当即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想要一睹“凤雏”先生的风采。可当见到庞统真人后,孙权大失所望。

因比起“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孔明,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且容貌丑陋的庞统实在是差距甚远。这时,因与期望大相径庭而大失所望的“颜值控”孙权,满脸都是对庞统的失望与嫌弃,对待他的态度也十分冷淡。

聪明过人的庞统自然也看穿了孙权的心思,发现其也不过是个以貌取人的庸人,心中也十分失望,因此对孙权也不甚热情。彼此失望又嫌弃的二人,有一茬没一茬地应付着谈话,最终在孙权客套式的:日后再加重用,搪塞之语中结束了这尴尬的会面。

这之后,庞统自然没有受到重用,仅被打发给周瑜做了个小小功曹,一身抱负难以施展。孙权以貌取人而错失举世英才当然令人扼腕叹息,但在“颜值控”的表象之下,庞统难以在江东立足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孙氏一门并非江东本地人,而是外来人士。因此,为了稳固政权,孙家大肆与当地士族联姻、结盟,让渡了相当大的权利与其共治。所以,当时江东的权力体系中可以鲜明的分为两派。一派是跟随孙坚、孙策父子创建江东基业的元老派,他们大多手握重兵,掌控者江东的军事决策权。而另一派则是以当地士族为首的文治派,他们在江东根基深厚,把持江东内政的决策大权,掌控着大半人口、土地和物资。可以说,这两派人马已经将江东的权力体系填充的十分充实,想在两派之外再重用人才,本就十分困难。


图|庞统—影视剧参考图

而庞统的出身也令其身份十分尴尬。襄阳庞氏本本是荆州大族,庞统的叔叔庞德公、庞山民都是当时享誉海内外的名士。而庞统自己,也被司马徽称为“南州士之冠冕”。因此,庞统在当时几乎可以视为南郡、乃至整个荆州士人的代表。这层身份就让十分排外的江东本地门阀,十分警惕和排斥。而孙权自然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庞统,去得罪他的基本盘。即便没有容貌上的问题,庞统也很难在江东受到重用。

此外,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影响着庞统在江东的仕途。那就是孙氏一门一直以来就与荆州一脉有着深仇旧怨。当初,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荆州牧刘表手中,江东与荆州自董卓死后就互相攻伐不止,两家积怨已深。


图|孙坚

因此,常年与荆州军打的头破血流的江东元老派,也十分不喜欢这些荆州士子。而他们作为人臣也无需有君王那样的胸襟,自然是依着性情处处掣肘。由此,庞统在江东也注定难有作为。不管是表象还是根源,庞统都注定与江东有缘无分。而对此洞若观火的庞统也不沮丧,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做好周瑜手下的臣属本分,静静等待着自己“真命天子”的出现。

终逢明主:智献定鼎西川之计

上天并没有让庞统怀才不遇,赤壁之战后不久,东吴大都督周瑜去世,在亲自扶灵将上司送葬回江东后,庞统在心理上彻底了结了与江东的缘分。恰好赤壁之战后,为了继续联盟抗曹,孙权将半个南郡借给了刘备,令其能在荆州有一片立足之地,这就是著名的“刘备借荆州”的典故。作为南郡属官的庞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刘备的部属。刘备一开始也未能慧眼识英雄,未正确认识到庞统的才华,仅仅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的七品小官。

图|刘备借荆州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想当初“兵仙”韩信投奔汉高祖刘邦之初,也未立即得到重用,而只是被派去做了个看守粮草的末流小吏,最终在萧何的举荐下才被刘邦重用。庞统也是一样,被任命为耒阳县令后,他并不处理政务,反而常常喝的伶仃大醉。于是就有人向刘备举报他,在得知庞统如此行径后,愤怒的刘备决定罢免他。

就在刘备将要错失一位大才之时,和历史上一样,庞统的好友、东吴的新任大都督鲁肃亲自写信向刘备推荐。在信中,鲁肃表示庞统绝非是区区“百里之才”,而应该让其担任治中、别驾这样的要职。

在收到鲁肃的推荐信后,刘备亲自接见庞统,与他促膝夜谈,才发现“凤雏”之才,不下“卧龙”,于是当即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并肩。遇明主的庞统终于得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很快,他就在刘备集团下一步发展的规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


图|萧何月下追韩信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的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他共同抗击汉中的张鲁,而刘备对此犹豫不决。关键时刻,庞统站出来为刘备分析时局。犀利地指出当时的荆州经历赤壁之战的摧残,人口流失、土地荒芜,早已是残破不堪。同时,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在曹操、孙权两位枭雄的虎视之下,绝非长久之地。相反的,益州沃野千里,有百万户之众,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完美的王霸之业的根基。当初汉高祖就是龙兴于此,最终问鼎天下。

在他的分析之下,刘备下定决心入川,寻机谋取益州。在留下关张赵和诸葛亮镇守荆州后,便带着万余精兵以庞统为军师入了川。一年后,在刘备击退张鲁后,刘璋开始过河拆桥急着赶刘备回荆州。就在这谋取西川的计划即将泡汤之时,又是庞统挺身而出,当机立断地为刘备提出上中下三策,一战而定巴蜀。


图|刘璋

庞统的上策是:建议刘备,率领精锐出其不意地奇袭成都,如此益州一战可定;中策则是:佯装要引军撤回荆州,以此麻痹蜀中将领,然后以临别践行的理由,将他们骗入军中,一举擒杀后兼并他们的部众,再进攻成都;下策则是:先放弃此次机会,退回荆州,再慢慢图谋益州。而显然,庞统的上策和下策都没有太多实施的可行性,唯有中策才是他图穷匕见的真实目标。

在这里,他为了让刘备最终采用自己的中策,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心理战术。在英国政治喜剧《YES!Prime Minister》中,身为内阁秘书的汉弗莱,在谈到如何让首相采取文官集团的政策时提到,可以给首相一堆不可接受的选择和一个文官们想要的选择,最终,首相一定会选择那个看上去有可行性的选择。


图|英剧-汉弗莱

果不其然,刘备采纳了庞统的中策。建安十七年年末,刘备依计行事,顺利铲除了刘璋的部将杨怀、高沛,并以军士家属为要挟,顺势吞并了刘璋的军队,然后一路向西进攻成都。一路上庞统继续建言献策,帮助刘备一路势如劈竹,很快拿下通往成都的重镇涪陵,益州已是囊中之物。

刘备自起兵起,经过十余载的颠沛流离,终于要拥有一块安身之所,并就此开启了他三分天下的霸业。庞统为刘备效力不过数年,就帮助他几乎拿下巴蜀这一根据地,拥有了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的根本,其才华之高可见一斑,无愧于其“凤雏”之名。但就在刘备和庞统都踌躇满志,将要为了复汉大业更进一步时,庞统却意外命丧战场,极大的影响并改变了刘备集团的命运。

命丧落凤坡:“凤雏”陨落,临终前看清刘备真面目

建安十九年,刘备扫除刘璋势力的军事行动已近尾声,就在他力成功一步之遥时,悲剧却发生了。领兵进攻雒城的庞统,在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失射中,不治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庞统的死非常突然,也非常意外。按照常理,作为军师的他一般是不会冒着危险,亲临一线。庞统一反常态前往阵前,又离奇的意外身亡,其中是否存在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死前的一件事却颇为耐人寻味。

在攻下涪城后不久,一生屡败屡战、颠沛流离的刘备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同时,刘璋的部将吴懿,还领军前来归附。他出身陈留吴氏,其家族是最早跟随刘璋的父亲刘焉,入主益州的东州派元老核心。他的倒戈来降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刘备的实力,也意味着刘璋集团已然是分崩离析之态。喜上加喜令刘备十分高兴,于是大摆酒宴犒赏诸将。


图|刘备

可能是压抑的太久了,刘备在宴席上有些得意忘形,高声大笑着对众将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然后就津津乐道地说起此次攻略益州的丰功伟绩。刘备此举令庞统十分不悦,毕竟他们背刺盟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大丈夫为了天下大业不得已出此下策尚可理解,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当众炫耀,实非君子所为。于是庞统不合时宜地打断道:“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以此来敲打和试探刘备的真实面貌。

没想到,刘备的回应令庞统十分心寒。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以“武王伐纣”之例来为自己开脱。恼怒之下,甚至当众下令将庞统逐出宴会。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对待有功之臣,也令庞统没有想到。他站起身来徘徊良久,最终还是黯然退下。


图|庞统

尽管刘备酒醒之后,连忙将庞统请了回来,但酒后吐真言,庞统也看清了刘备仁义的面孔下,其实也和其他枭雄并无二致,心中失望之意可想而知。从庞统死后刘备极尽悲伤,亲自为其挑选风水宝地将其厚葬,且追封其为关内侯。并厚待其子嗣来看,刘备对庞统之才是真的爱惜,坊间流传是刘备暗中害死了庞统,应该是立不住脚的。但此事也的确可能对庞统之死产生了巨大影响。

“凤雏”这样的举世大才,大多清高孤傲,对于侍奉的人主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在能力上,在道德品质上更是希望其是真正以王道自持,心怀苍生的仁君贤主。庞统最初决定为刘备效力,就是被他过往的种种仁义之举,行道义之举的风范所感动,因此放弃了实力更强的曹操、孙权,而选择辅佐当时势单力薄、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的刘备。


图|《新三国》庞统之死

因此,当在酒后看清刘备也不过如此的真实面貌之后,心灰意冷的庞统或许就决定以死明志,才反常地来到前线,最终战死沙场。既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成全了二人的君臣之义,又不会亲眼见证自己理想的破灭。

结语

不管怎么说,庞统的死都是蜀汉集团莫大的损失。正是因为失去了他这样一位独当一面的帅才,蜀汉才在后来多线作战的窘境下露出了关羽独镇荆州的破绽。并最终被东吴吕蒙抓住机会,白衣渡江一举拿下荆州,导致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满盘皆输,最终失去了复兴大汉的王业,令后世无不扼腕叹息。而对于后世的军事爱好者来说,庞统的英年早逝,让后人错失了见识其更多奇谋妙计的机会,这是中国权谋领域的重大损失。“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尽三国之盛,亦无出庞统之右者!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