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咳嗽别乱吃药!正确增强免疫力
秋冬咳嗽别乱吃药!正确增强免疫力
秋冬季节,咳嗽成了许多人的困扰。面对咳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药,但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事实上,盲目用药不仅可能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或其他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在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咳嗽与免疫力的关系
咳嗽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手段,可清除呼吸道痰液、异物、细菌、病毒等。当人吸入刺激物时,分布于气道的咳嗽感受器被激活,触发咳嗽反射,以赶走“入侵者”。因此,如果大家只是轻微咳嗽,不必过于紧张;若咳嗽得过于剧烈、频繁或迁延不愈,则应予以重视,及时就医。
咳嗽通常被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咳嗽在冬季和春季高发,通常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入侵,诱发气道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出现感染性咳嗽的人常会有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痛等症状。非感染性咳嗽则可能由气道过敏反应、环境因素(如冷空气、烟雾、化学气体等)、胃酸反流等引起。
换季时咳嗽高发,与以下因素有关:
- 干冷空气刺激: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且气候干燥,会刺激咽喉、气管黏膜、支气管黏膜等,进而导致咳嗽。干燥的空气还会使气道里的纤毛运动变慢,肺的净化能力下降,导致空气中的粉尘、尘螨等更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引发咳嗽。
- 过敏原增多:季节变化时,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浓度升高,可能会引发过敏性咳嗽。
- 呼吸道感染:气候的变化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乘虚而入,进而出现感染性咳嗽。
科学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免疫力是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而提升免疫力的关键在于均衡摄入9大关键营养素: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C、D、E、B6及锌、铁、硒。这些营养素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 优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免疫力的基础。可以从鱼虾、禽肉、蛋类、豆制品等食物中获取。
- 维生素A:参与免疫系统成熟的全过程,是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富含于动物肝脏、深色蔬菜和水果中。
- 维生素C: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促进抗体形成。新鲜水果和蔬菜是良好来源。
- 维生素D:是免疫力的调节剂。可通过晒太阳和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来补充。
- 维生素E:是细胞组织中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坚果、种子和植物油是良好来源。
- 维生素B6: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存在于鸡肉、鱼类、土豆、香蕉等食物中。
- 锌:缺锌可能导致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牡蛎、红肉、坚果等含锌丰富。
- 铁:缺铁会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抗体数量减少。红肉、绿叶蔬菜、豆类等富含铁。
- 硒: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中都含有硒,它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保护免疫细胞DNA免受损伤。巴西坚果、鱼类、全谷物等含硒丰富。
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调整饮食:
- 大学生和上班族:若不能避免点外卖,就要选择鲜蔬菜和鱼类、禽类、蛋类等优质蛋白,准备酸奶、坚果、水果加餐,还可以适当选择膳食营养补充剂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 减肥人群:要想减重同时不减免疫力,首先要吃够蛋白质,三餐均匀。此外,精准补充营养素对减肥也有帮助,如蛋白质饱腹感强,能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维生素B6帮助促进肌肉生长;维生素C是合成肉碱的关键,肉碱能促进脂肪分解,可使中等强度运动中脂肪燃烧增加30%;锌可以调节瘦素分泌等。
咳嗽用药的常见误区
盲目止咳:咳嗽是身体的防御过程,如果一开始咳就用药“镇住”,可能不咳了但感染没有得到控制,或者呼吸道的异物、刺激物没有通过咳嗽及时排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会越来越多,甚至引起气道的堵塞,还可能诱发新的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导致支气管炎或肺炎。一般情况下,生活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能吃能睡,没有必要吃针对咳嗽的药物。如果嗓子不舒服想咳嗽,可以选择润喉糖等舒缓喉咙,减轻气道敏感性。假如咳嗽实在厉害,特别是剧烈的、没有痰的干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可以适当使用止咳药,但是不能太过心急地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否则会出现心慌甚至手抖等副作用。
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只能针对细菌感染,并且每一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也不太一样。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来说,是否有必要服用抗生素,需要根据咳痰痰液的颜色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咳出的是白色痰液,大概率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如果痰液颜色发生变化,从白色转变成黄色甚至金黄色,就需要警惕是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需要联合抗细菌药物。即便怀疑是细菌感染,也建议大家不要私自用药,最好去医院寻求医生的诊断。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细菌会和抗生素发生对抗,最终一部分细菌在对抗的过程中发生“进化”,变得不受抗生素的影响,这种“进化”便是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最终那些没有“进化”的细菌全部被杀死,留下来全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以后再服用抗生素,对耐药细菌的“杀伤力”就不太管用了。
咳绿痰就是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一般指铜绿假单胞菌,侵入人体呼吸道后,它的脓性分泌物可以是绿色的,因此可能导致绿痰的出现。它是一种在医院常见的一种致病菌,但是在我们平时生活环境中还是比较少有的,而且如果你的免疫功能正常,一般不会出现绿脓杆菌感染。除了绿脓杆菌感染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绿痰的出现,比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厌氧菌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绿痰就一定是绿脓杆菌感染。
一直咳嗽会咳成肺炎:咳嗽和肺炎是不同的概念,如果病毒感染没有引起肺炎,无论怎么咳,都不会咳成肺炎。说到底,咳嗽仅是疾病的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咳嗽可以由感冒、肺炎等各种原因引起,但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但是如果出现痰中带血、夜间或改变体位时咳嗽加重、咳大量黄脓痰、持续发热、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咳嗽病程超过10-14天仍没有好转,建议去医院就诊。
正确应对咳嗽的方法
保持空气湿润:干燥和寒冷的环境都可能刺激呼吸道,使咳嗽更频繁。因此,咳嗽的人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或进行蒸气吸入,以减少呼吸道刺激、缓解咳嗽。外出时,咳嗽的人应佩戴好口罩,避免室外寒冷、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鼻子。
多喝温水:多喝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咽喉不适。此外,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止免疫系统释放过多的组胺,从而减少呼吸道肿胀和黏液产生。
服用蜂蜜:蜂蜜具有润喉和轻微镇咳的作用。
调整睡姿:咳嗽的人在睡觉时,可以垫高枕头,使呼吸道保持倾斜状态,避免黏液在呼吸道积聚。
合理用药:如果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请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获得针对性治疗。遵医嘱服用止咳药、祛痰药等,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
总之,面对秋冬咳嗽,我们不应盲目依赖药物,而是应该从提升免疫力入手,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远离咳嗽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