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远离小三阳困扰
接种乙肝疫苗,远离小三阳困扰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元凶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因乙肝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8.7万。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严峻: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33万,其中92%与乙肝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接种乙肝疫苗无疑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自1989年默沙东向中国转让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以来,这项公共卫生举措已持续35年,成功保护了数千万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金钥匙
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当人体再次接触到乙肝病毒时,这些抗体能够迅速中和病毒,防止其感染肝细胞,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研究表明,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风险。
谁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根据最新指南,以下人群应优先接种乙肝疫苗:
- 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随后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 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者
-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中国乙肝疫苗接种的成就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在乙肝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婴儿乙肝三剂疫苗接种率已高达99%,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降至2020年的0.3%。这一成就不仅有效遏制了乙肝的传播,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尽管儿童接种率很高,但成人接种率仍有待提高。特别是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医务人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乙肝疫苗后还会感染吗?
虽然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很好,但并非100%。极少数人可能因为个体差异、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接种后仍未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此外,疫苗保护效果会随时间逐渐减弱,部分人群可能需要加强接种。
因此,除了接种疫苗,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沾染血液的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
- 在医疗操作中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器械
- 保持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 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通过疫苗接种结合其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乙肝病毒的威胁。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