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齐长城: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探访青岛齐长城: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众多的长城遗迹中,有一条被誉为“春秋第一长城”的古老防线,它就是横跨山东大地的齐长城。这条始建于公元前404年的军事防御工程,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要早4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之一。
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广里村,蜿蜒东去,穿越泰山山脉,最终在青岛市黄岛区于家河村北入海,全长618.9公里,翻越1518座山峰。它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见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青岛,这条古老的长城遗迹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徐山文化公园,是当地打造的第一处文化型山体公园,也是齐长城遗址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的典范。
走进徐山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齐长城徐山段遗址。经过修复的城墙虽然已不复当年的雄伟,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公园内设置了齐长城文化墙,通过浮雕和文字,生动展现了齐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文化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浮雕仿佛在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青岛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自2014年起,黄岛区财政累计配套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齐长城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同时,创新性地建立了“1+1+N”文物管护体系,即以文化站为主导、文物协理员牵头、巡护员配合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区已设置66名齐长城公益性岗位巡护员,平均每1公里长城至少安排1名巡护员,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巡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开发了齐长城“智慧巡护”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保护效率。巡护员在日常巡查中,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巡查轨迹、现场照片和视频,为管理部门提供一手数据。这种“人防+技防”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巡护效率,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的徐山文化公园,不仅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漫步其中,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历史文化。每逢周末,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游玩,有的在草地上野餐,有的在步道上慢跑,还有的在文化墙前驻足观看,了解齐长城的历史。
站在齐长城遗址上,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大海,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条古老的长城,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如今,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人的脉搏。这种体验,是任何现代化建筑都无法替代的。”
齐长城,这条横亘在山东大地上的历史巨龙,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它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的保护下,这条古老的长城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