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鼓山探秘:福州的文化瑰宝
冬日鼓山探秘:福州的文化瑰宝
冬日的福州,少了夏日的酷热,多了几分清冷与宁静。此时,登上鼓山,感受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千年古刹涌泉寺
涌泉寺始建于公元783年,初名华严寺。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寺院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
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鼓山摩崖石刻:东南碑林
鼓山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现存576段,被誉为“东南碑林”。这些石刻分布在灵源洞、白云洞、达摩洞十八景、石磴路旁、舍利窟、鼓岭、鳝溪、磨溪等处,其中200多处集中在灵源洞一带。
灵源洞四周的悬崖峭壁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题咏,荟集了篆、隶、行、草、楷各体书法。其中,“喝水岩”系宋嘉祐辛丑岁(1061年)施元长的题刻;“忘归石”和“国师岩”,是蔡襄用楷体书写镌刻的;“寿”,位于蹴鳌桥下,为朱熹所书,约高4.15米、宽3.05米,为闽中石刻之最。
冬日游览小贴士
冬季游览鼓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暖:山上气温比市区低,建议多带一件外套
- 选择晴天:冬日的阳光能让登山变得更加舒适
- 合理安排行程:建议上午游览涌泉寺,下午观赏摩崖石刻
- 交通:可乘坐29路、36路、69路等公交车到达,或地铁2号线至鼓山站
鼓山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的山岳,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宝库。在这个冬天,不妨抽出一天时间,来鼓山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