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刺激术:心绞痛患者的福音?
脊髓刺激术:心绞痛患者的福音?
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新发心绞痛,其中约1/3的患者对传统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对于这些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来说,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SCS治疗心绞痛的原理
SCS是一种将电极置入椎管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以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的治疗方法。其技术原理基于神经生理学原理,当电极植入并通电后,脉冲电流会刺激脊髓背柱的神经元,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路径,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同时,电刺激还能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等,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
临床应用现状
近年来,SCS在治疗心绞痛方面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SCS在缓解难治性心绞痛症状方面,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相当。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接受SCS治疗的患者心绞痛频率显著下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并能改善运动时间和疼痛评分。
患者选择和禁忌证
SCS并非适用于所有慢性疼痛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患者选择和术前评估。一般来说,保守治疗失败的慢性疼痛患者可考虑SCS治疗。目前,SCS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躯干和/或四肢的多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如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持续性脊柱疼痛综合征(PSPS)、脑卒中后疼痛、缺血性下肢疼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和难治性非手术性背痛。
在欧洲,无法手术的外周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也是SCS的适应证。其他适应证包括幻肢痛和慢性难治性心绞痛,此类疼痛虽较少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患者可从SCS治疗中获益。
SCS的禁忌证包括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不具备使用SCS装置的能力、存在可造成严重功能损害的神经压迫等。相对禁忌证包括未治愈的精神疾病、药物滥用史等。
手术过程和术后管理
SCS的手术过程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确定植入电极的选择、最佳刺激波形的选择和植入模式。经皮电极和桨状电极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相当,但经皮电极植入的侵入性较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术后管理包括围术期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者的鼻腔莫匹罗星软膏和全身氯己定药浴、严重脊柱椎管狭窄患者的电极植入方式等。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筛查,评估其是否存在药物使用障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患者反馈和案例分享
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心前区闷痛、食欲不振及腹胀、嗳气2年,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心绞痛”。住院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但出院后数天或数十天就会出现症状加重。经SCS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未来展望
SCS的最新技术进展包括差分多路目标复用(DTM)、簇状(burst)和高频(10kHz)等刺激波形。这些新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有效的刺激,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SCS的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尽管初始成本较高,但与单独的长期医疗管理相比,SCS可以显著降低总体医疗费用,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SCS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绞痛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势,为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SCS并非适用于所有慢性疼痛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患者选择和术前评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SCS将在心绞痛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