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山岛上的千年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的历史探秘
珠海香山岛上的千年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的历史探秘
珠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现代化的都市风貌,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珠海的香山岛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揭开了珠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的历史面纱。
宝镜湾遗址:珠海最早的文明印记
宝镜湾遗址位于珠海高栏岛上,是珠海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89年,珠海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高栏岛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宝镜湾摩崖岩画和山坡至海滩上的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广东省珠江口一带在香港之外没有发现岩画的空白。
考古发掘工作共进行了四次,实际发掘面积达512.5平方米。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居住遗迹,包括红烧土面、柱子洞和泥墙等,清理了27个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玉石器。这些文物为我们展现了珠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
新石器时代的珠海:渔猎文明的曙光
宝镜湾遗址的第一期文化遗存属于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段。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显示,珠海地区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发达的制陶技术和石器加工技术。出土的陶器以刻划纹和拍印纹饰为主,石器则包括石斧、石圭、石钻、砺石、石网坠、石碇(锚)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石网坠和大型石碇(锚)的出土,这反映了海岛渔捞生活的重要特征。珠海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先民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也促进了渔猎文明的发展。
青铜时代的珠海: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宝镜湾遗址的第三期文化遗存属于广东青铜器时代。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显示,珠海地区的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出土的陶器数量众多,能复原的陶器达20多件,纹饰更加精美。石器和玉石器的制作工艺也更为精湛,出现了玉玦、水晶玦等装饰品。
淇澳后沙湾遗址:历史的延续
除了宝镜湾遗址,淇澳后沙湾遗址也是珠海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该遗址的考古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珠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的历史变迁。
香山岛的建制沿革:从海岛到城市
香山岛的建制沿革也反映了珠海地区的历史变迁。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古伶仃洋上的香山岛(含今香洲区域)属南海郡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香山岛属汉南海郡番禺县地。三国(220-280),香山岛属番禺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分南海郡之西为新会郡。香洲地域就介乎东官郡和新会郡之间。隋开皇十年(589),南北实现大统一,改东官郡为宝安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东莞县在香山岛设置文顺乡,为地方行政单位。同时,在乡的驻地濠潭(今香洲区山场村)设置香山镇,为戍边军事单位,保护当地盐业生产。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乡贤梁杞提议建县,未果,止设寨官一员,加强巡缉,确保生产秩序。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有乡贤陈天觉再议建县,以便输纳盐银。东莞县令姚孝资赞赏此议,以其言得请于朝,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地归之,因文顺乡设香山镇,以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
结语
珠海香山岛上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现了珠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宋朝的历史变迁。宝镜湾遗址的发掘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珠海地区古代文化的认识,也为研究珠江口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珠海地区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生活,展现了珠海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