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希特勒暴行:二战中最黑暗的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希特勒暴行:二战中最黑暗的记忆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0959222_439847
2.
https://m.sohu.com/a/824842918_121163697/?pvid=000115_3w_a
3.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78366840953520690/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2%81%E9%81%93%E5%A4%AB%C2%B7%E8%B5%AB%E6%96%AF
5.
https://m.doczj.com/doc/f41161769.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BD%E4%BC%A6%E5%A0%A1%E5%AE%A1%E5%88%A4
7.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489
8.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7%88%BE%E5%BC%97%E9%9B%B7%E5%BE%B7%C2%B7%E7%B4%84%E5%BE%B7%E7%88%BE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硝烟逐渐散去。然而,战争留下的伤痕却难以愈合,尤其是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和其他群体实施的大规模种族灭绝政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这场种族灭绝政策的规模令人震惊:约600万犹太人被系统性杀害,占欧洲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纳粹还屠杀了大量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战俘及有精神或身体残疾的人,试图通过这种残忍方式“净化”所谓雅利安人种。

灭绝政策的背景与动机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宗教冲突由来已久。基督教认为耶稣是救世主,而犹太教则坚决否认这一点。这种宗教分歧导致了长期的敌意和冲突,犹太人因此被指控为耶稣的出卖者和谋杀者。在中世纪,犹太人因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习俗,被指控为使用基督教徒的鲜血祭神,甚至被指控为黑死病的传播者。这些指控加剧了社会对犹太人的仇恨和排斥,使得犹太人成为社会边缘群体。

一战结束后,德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德国的战败导致了国内的政治动荡和民众的不满。在希特勒上台后,他试图通过加强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来凝聚民心,重振德国的士气。然而,德国的经济困境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使得希特勒感到压力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将犹太人视为国内问题的替罪羊,认为犹太人是导致德国战败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利用民众对犹太人的仇恨和不满,将犹太人描绘为国家的敌人,以此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也与其现实经济因素的考量有关。在二战前夕,德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希特勒希望通过加强军工业和实现军事复国来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然而,德国的经济资源有限,希特勒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军事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犹太人。犹太人在德国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希特勒认为通过迫害犹太人,剥夺他们的财产,可以为德国提供所需的资金。此外,希特勒还希望通过迫害犹太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消灭犹太人来消除国内的异见和反对声音。

集中营里的恐怖

为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纳粹德国建立了庞大的集中营体系。这些集中营不仅是关押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群体的地方,更是实施大规模屠杀的死亡工厂。

纳粹赋予盖世太保巨大的权力来追捕政敌以及所谓的“种族敌人”。几乎就在同一时期,刑事警察受命搜捕并铲除社会的局外人,其中包括犯罪分子、乞丐和流浪汉等。总体来说,警察和有关机构通力合作,旨在为一个以种族为基础的“人民共同体”恢复其所谓的纯洁性。本章的焦点是刑事警察及其打击各类社会局外人的行动。我们应着眼于更大的背景,同时也不要忘记,一大批生物医学专家也参与到了种族清洗的活动中。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警察、医学专家及各大机构常常勾结起来,联手清除那些被认为“不适宜共同体生活”(gemeinschaftsunfähig)的人。

早在1933年之前,就有一些个人和群体主动或被动地生活在社会边缘地带,因为他们不愿或者不能遵照勤劳、整洁、冷静克制等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来生活。这些价值观和准则以及对于拒不遵从者的负面态度一直延续到了“第三帝国”时期,并且被放大了无数倍。纳粹关于打造一个和谐、健康、勤劳、政治上忠诚的“人民共同体”的愿景并不是新近才形成的,但是与从前不同,希特勒的独裁政权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任何不属于纯粹的白种“雅利安人”的民族不仅面临越来越多的歧视性措施,还会被送到集中营里劳动致死,或者刚一进去就被杀害了。

1933年之前,希特勒就已明确表现出了对于那些所谓的“败类”和“蛀虫”的鄙夷,刚一上台就开始积极呼吁整治街道,驱逐违法犯罪分子,净化种族。他对于魏玛共和国的那种自由世界嗤之以鼻,并且和其他纳粹领导人一样,支持警察采取实际行动。他瞧不上那些温和宽宥的法官,所有被判有罪的犯罪分子以及一切与他的社会愿景和种族愿景不符的人都会遭到他的斥责和唾骂。

尽管希特勒和希姆莱等纳粹领导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制定了打击社会局外人的具体措施,但是长期目标和规划的落实并非是在社会真空下完成的。遭到迫害的局外人的社会身份很大程度上是由德国传统决定的,但是采用更加激进的手段对付他们则是为了赢得那些良好公民的支持。因此,纳粹针对社会局外人制订的计划、出台的政策都是有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利益考虑在内的,他们会去猜测德国民众支持什么,能够包容什么。各地的政府机构都发现,处置“问题案件”有了新的可能性,不仅紧跟中央政府的步伐,还常常越权行事,甚至自行提出具体法案。

纳粹针对惯犯和职业罪犯的理论和实践渐渐也被拿来针对反社会分子。反社会分子定义较为宽松,纳粹上台之前就已在社会福利和警察机构内得到了广泛讨论。反社会分子这一概念可以是一切不像良好市民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纳粹不仅希望清理犯罪分子,还想把一切反社会分子从社会里彻底清除。也就是说,一切生活方式不够理想的人,以及一切不符合纳粹所谓的“健康民意”的人都算是反社会分子。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纳粹分子声称那些走上歧途的人令他们深感不安,并于1933年大造声势,呼吁清理所有妓女、皮条客和非法堕胎者。任何不肯从事固定工作的人都成为他们矛头所指。夏季多个机构以“侵扰民众”为由,出手打击“吉普赛人”、好逸恶劳者和流浪汉。1933年9月中旬,纳粹分子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逮捕行动,彻底清理街上那些所谓“瘟疫般的乞讨者”。他们要求民众把钱捐给正规慈善机构,因为德国已经很穷了,无力负担那些“全职乞丐、好逸恶劳者、酒鬼和诈骗犯”。逮捕行动有助于清理滋生不良行为的环境,有望预防犯罪。

希姆莱还下令进行了大量其它大规模逮捕行动,就任德国警察总长不足一年,第一波行动就已经开始了。1937年初,他通知刑事警察制定一份“职业罪犯和惯犯”名单。第二份通知则解释说,尽管犯罪率有所降低,部分罪犯依然从事犯罪活动,并表现出了反社会甚至反政府的倾向。希姆莱于1937年3月9日下令展开“特别行动”,逮捕2000名失业者。此外,所有“在刑事警察看来”属于职业犯罪分子、屡犯或屡教不改的性犯罪者都应被送进集中营。警察热情高涨,最终被捕人数不止2000,而是2752,其中仅171人在缓刑期获释。警察以此为借口清理“问题案件”,被捕的人被描述成入室盗窃的专家(938)、小偷(741)、性犯罪者(495)、骗子(436)、劫匪(56)以及贩卖脏物者(86),其中仅有85名女性。部分犹太人也被捕了,但是具体数字不详。截至1937年年底,仅372人获释,68人则死在了监狱里。除非确认他们能找到工作而且能坚持做下去,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获释。

1937年的逮捕“行动”是由警方开展的,完全没有与法院沟通,可见警察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法治再次成为牺牲品。“特别行动”由内政部授权,司法部完全被撇到一边,以至于司法部官员和普通民众一样,是事发之后一个多月才通过报纸报道得知此事的。1937年12月14日,内政部出台“警察打击犯罪预防性行动基本法令”。当时刑事警察刚刚重组,统一的预防性抓捕行动尤为重要。这项法令以1933年2月28日的《国会纵火法令》为基础,为盖世太保的成立做出了合理化解释,并且允许刑事警察清理犯罪分子,保护社会不受“一切蛀虫”的损害。当时共出台了两个措施,其中较为激进的一项就是逮捕所有因为案底被划为“职业罪犯或惯犯”的人。警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其收入“预防性拘留”,定义模糊的反社会分子后期也处于警察权责范围内。第二项措施是“由警方下令进行的计划性监管”,刑事警察借此可以控制有过前科的人,所需的人力物力比简简单单的巡逻更多。纳粹警察全面控制了获释囚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无限期地对他们强加多达二十种不同的限制令。警察可以决定他们住在哪里,有哪些休闲活动。他们不能饮酒,无法参与某些社交活动,而且无法获准进出许多公共场所。囚犯出狱后可能会被软禁在家,禁止开车、饲养宠物或者持有武器。至于“危险惯犯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纽伦堡审判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纳粹暴行进行了清算。1945年10月,赫斯被送到纽伦堡接受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赫斯被起诉4项罪名:破环和平罪、密谋罪、战争罪与反人道罪。赫斯在前两项罪名被判有罪,处无期徒刑,至于战争罪与反人道罪的审判结果则获判无罪。

纽伦堡审判不仅是对纳粹战犯的个人审判,更是对整个纳粹体制的清算。审判揭露了纳粹暴行的细节,让全世界看到了希特勒政权的邪恶本质。这次审判确立了“反人类罪”这一国际法概念,为后来的国际刑事司法体系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警示

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和纳粹德国的暴行,是对人类尊严的极大践踏。这段历史不仅是德国和犹太民族的伤痛,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警示。它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任何形式的仇恨与暴力倾向,共同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与尊严。正如纽伦堡审判所彰显的那样,人类社会有能力通过法律和正义来对抗邪恶,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