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七百年曲艺盛会的传承与创新
马街书会:七百年曲艺盛会的传承与创新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河南省宝丰县城南的马街村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这场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的盛会,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马街书会将以“守望说唱、情系万家”为主题,于2月8日至11日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齐聚一堂,在600亩麦田上拉开声势浩大的文艺盛会序幕。
七百年的文化传承
马街书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但其渊源却与春秋时期的张舒有关。据传,张舒是马街人,曾在应河下游的古应国做官,擅长弹唱,技艺超群。告老还乡后,他收了百余名弟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张舒的生日,弟子们都会前来祝寿。张舒去世后,弟子们仍会在每年的这一天聚集在应河东岸火神庙旁的墓地,祭奠恩师,切磋技艺,以曲会友。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演变成了规模宏大的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的举办地——应河岸边,不仅见证了这一民俗活动的发展,更孕育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留下了小李庄遗址、石渠仙蒲、雅集石等历史遗迹,展现了从仰韶文化到近现代的文明脉络。近年来,应河岸畔已旧貌换新颜,马街书会景区建起了“两馆一中心”——中华曲艺展览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刘兰芳艺术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创新中的守正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马街书会也在不断创新。2024年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通过AR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千亩麦田,感受“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的盛况。这种科技与传统的融合,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指马街书会的民间艺人)见到我特别亲,拉着我不放手。他们是半艺半农,可是为什么要赶会?一个是热爱。要不是热爱说书,绝对不能干这行。所以宝丰的观众真可爱,爱听书,拥护艺人。”
艺人的坚守与创新
袁派评书传人杜对对(杜鑫杰)对马街书会有着特殊的感情。2019年首次参加时,他就被现场的宏大场面所震撼。今年,他将再次来到马街书会,为观众献上自编自导的袁派评书《红楼梦》。
“以前评书并没有分什么流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分派系,袁派评书有帅、漂、快、脆的特点,从清朝末年开始传承,台风潇洒,干脆利索,情节跌宕起伏,而且撤去了桌椅,表演更多,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杜对对说。他将传统评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不仅讲述经典名著,还尝试都市言情等现代题材,为评书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活动亮点
2025年的马街书会将于2月8日至11日举行,具体日程如下:
- 正月十二(2月9日)上午:第一场优秀曲艺节目展演
- 正月十三(2月10日)上午:第二场优秀曲艺节目展演
- 正月十三(2月10日)下午: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座谈会
- 正月十三(2月10日)晚上19:00: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慰问演出
届时,观众不仅能欣赏到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等多种曲种,还能听到简板、古琴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是草根艺人、曲艺名家的精神殿堂,更是广大曲艺爱好者过年期间最大的乐趣。
马街书会,这场延续了700多年的民间曲艺盛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和观众。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艺术瑰宝。正如刘兰芳所说:“宝丰的观众真可爱,爱听书,拥护艺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正是马街书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