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赋能文化传承:太原天龙山石窟与晋祠博物馆的创新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赋能文化传承:太原天龙山石窟与晋祠博物馆的创新之旅

引用
中文国际
13
来源
1.
https://sx.chinadaily.com.cn/a/202408/23/WS66c8232da310b35299d381ae.html
2.
http://sx.chinadaily.com.cn/a/202409/20/WS66ed58b3a310a792b3abd3d8.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10/08/content_26083990.htm
4.
https://m.gmw.cn/2025-02/01/content_1303959825.htm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30A03QWW00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26465
7.
http://sx.news.cn/20241221/b63fcd0381d646ad8409719c11e7f4f7/c.html
8.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5/01-16/10354569.shtml
9.
http://marryhi.com/wenhua/2000.html
10.
http://www.sxfxj.com/szyw/show.php?itemid=8674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8B%E7%A5%A0
12.
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930/8310.html
13.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shipin/cns-d/2025/01-16/news1010816.shtml

2024年8月,山西省文旅厅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旅游线路,其中一条精品线路就包括太原周边的天龙山石窟和晋祠博物馆。这两个景点,一个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瑰宝,一个是保存最完整的祠庙建筑群,共同见证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

01

天龙山石窟:数字技术让“无头石窟”重现昔日辉煌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郊,开凿于东魏至唐朝年间,历时近四百年。这里曾是中国最精美的石窟之一,但清末民初以来,大量佛首被盗凿流失海外,使得天龙山石窟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头石窟”。

近年来,通过数字技术,天龙山石窟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生”。201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和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启动了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项目团队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收集了流散在亚洲和欧美九个国家的100多尊天龙山佛首佛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与现场遗址数据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准确的数字图像。

2019年7月、2023年9月、2024年5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巡展先后在法国、埃及、希腊展出,这是中国首次将流失文物与其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开创了文物保护的新模式。如今,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影院、VR、3D打印等科技手段,欣赏到数字化复原的石窟造像,感受千年之前的艺术魅力。

02

晋祠博物馆:千年古建群里的文化瑰宝

晋祠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这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祠庙式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晋祠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从东大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中,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被誉为“三宝”。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是中国古代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全部由木头榫卯组合而成,没有使用一颗钉子,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鱼沼飞梁是中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雏形,对于研究桥梁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这座建于北魏时期的石桥,34根小八角石柱存有北朝遗风,从高空俯瞰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圣母殿是晋祠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大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近似方形。殿内供奉着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她也是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殿内完整保存了43尊彩绘泥塑,写实传神,对研究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和彩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三宝”,晋祠还有“三绝”——宋塑侍女像、周柏和难老泉。圣母殿内的43尊彩绘泥塑侍女像,对称分列于圣母神龛两侧,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洒扫梳妆、奏乐歌舞,栩栩如生。周柏高18米,树围5.6米,历经近3000年依然苍劲葱郁。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长流不息,被誉为“晋阳第一泉”。

2025年1月,晋祠博物馆新增了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8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版本,具有极高的历史、佛学、文物、艺术、书法价值。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晋祠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03

数字文旅: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天龙山石窟和晋祠博物馆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VR、AR、3D打印等技术,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文物的细节,还可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这种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不仅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正如山西省文旅厅推出的“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通过游戏IP与现实景点的结合,吸引年轻一代探索山西的古建之美。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以更多元、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一个走进山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