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诈骗与“全额退保”黑产:揭秘保险诈骗新套路
车险诈骗与“全额退保”黑产:揭秘保险诈骗新套路
顺义法院数据揭示:车险诈骗案频发,汽修厂成重灾区
近年来,车险诈骗成为保险领域的一大顽疾。据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该院共审理了26件机动车保险诈骗案件,涉及52名涉案人员。其中,高达88%的案件涉及汽车修理厂人员与客户共谋骗保,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车险诈骗新套路:从“熟人作案”到二维码诈骗
在车险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在一起典型案例中,周女士在购买车辆保险时,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位自称是人保财险公司员工的骞XX。在报价后,骞XX向周女士发送了一个投保支付二维码。然而,当周女士扫码后发现,该二维码并未显示正常的投保单签字确认流程,而是直接跳转到了付款界面。收款商家显示为“中国人保云服务”,地址为“益田路5033号平安金融中心”,且无法修改支付金额。
经人保财险长沙市分公司核实,该收款单位并非人保财险公司保费收款账户。二维码上的信息,除保留公司员工姓名和工号水印外,其他均为后期P图处理,其中商家“中国人保云服务”和人保公司LOGO系人为恶意篡改。这一案例揭示了车险诈骗的新手法——通过伪造保险公司支付二维码进行诈骗。
“全额退保”黑产:从消费者维权到诈骗新套路
除了传统的车险诈骗,近年来,“全额退保”黑产成为保险领域新的诈骗重灾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全额退保”的旗号,通过恶意投诉、伪造证据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事宜,收取高额手续费。更有甚者,部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专业人员也参与其中,以虚假宣传博眼球、获流量,借律师身份牟取保险消费者的信任。
“全额退保”黑产不仅让消费者承担退保带来的经济损失,还需支付20%~60%不等的高额“代理服务”费。同时,消费者在将个人身份信息、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交给“代理者”后,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冒名贷款等风险。
监管重拳出击:专项打击行动成效显著
面对日益猖獗的保险诈骗犯罪,监管部门重拳出击。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此次专项行动战果丰硕:
- 先后发起全国集群战役40余次
- 依法立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1400余起
- 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
- 涉案金额累计15亿余元
此次专项行动不仅有效遏制了保险诈骗犯罪的多发势头,还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精准的案件线索筛查和行刑衔接配合模式,为持续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方联动:构建反保险诈骗防线
防范和打击保险诈骗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交管部门、检察机关等各方应加强协作,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共同构建反保险诈骗防线。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保险时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选择正规保险机构或专业代理人员。在支付保费前,仔细核对支付二维码的界面,确保支付到官方认证账户。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保险公司、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险诈骗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一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