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建芳院士推荐:水产养殖的五大黑科技
桂建芳院士推荐:水产养殖的五大黑科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中国水产养殖的五大创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因解码:精准育种的突破
基因解码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精准育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桂建芳院士团队的研究为例,他们通过解析银鲫的遗传机理,提出了双三倍体概念,并发现了无减数融合生殖方式。这些突破性进展不仅提高了育种效率,还培育出了多个优良品种,如无肌间刺的银鲫新品种,大大提升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智能化管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智能化管理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例如,重庆市推出的“农品慧”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产品购销双方提供在线交易、订单管理、付款结算等一站式服务。该平台不仅优化了供应链效率,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了供需智能匹配,截至2024年3月,交易规模已突破29.21亿元。
远洋养殖: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
随着深海捕捞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远洋渔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3年中国远洋渔业产量达到232.23万吨,同比增长显著。以国联水产为例,这家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现代化渔船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捕捞效率,还实现了从育苗到食品加工的全程可控,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22亿元。
循环再生:打造绿色养殖新模式
循环水养殖技术(RAS)作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该技术通过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水污染问题,还提高了养殖密度和单位产量。挪威等发达国家在鲑鱼养殖中广泛应用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饲料革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推进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中,提出了“四个更好”的目标,即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在水产养殖领域,饲料革新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发新型饲料和优化营养配方,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和产量,还解决了传统养殖方式中的环境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水产养殖业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