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秋冬季腹泻,家长至少要关注这些!
宝宝秋冬季腹泻,家长至少要关注这些!
秋冬季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其发病高峰在12月至次年1月,几乎每个儿童在5岁前至少感染过一次。本文将从症状识别、预防措施到合理用药,为家长提供全面的应对指南。
认识秋冬季腹泻
秋冬季腹泻,顾名思义,指发病高峰在秋冬季节的急性胃肠炎,其主要致病菌是轮状病毒(rotavirus,RV),发病人数一般从1011月开始增多,12月至次年1月达到高峰。致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监测数据也显示,几乎每个儿童5岁之前均至少感染过1次RV,重度患者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1]。
学会识别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起病急、腹泻重、大便水分多、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黏液腥臭味,患儿多有呕吐,且常先于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多为中低热(≤39℃)[2]。
预防RV感染
预防RV感染最有效的莫过于尽早接种疫苗,以保证宝宝在自然感染前就能获得免疫保护。RV胃肠炎也被世卫组织(WHO)列为需要疫苗高度优先预防的疾病,但在我国RV疫苗尚未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要家长们留意自费接种。
适当调整患儿饮食
患儿腹泻期间家长不能因为担心“多吃多拉”而给孩子禁食,母乳喂养者应坚持按需喂养,年龄稍长的儿童无须严格限制饮食,要尽可能保证热量供给,但要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粗纤维的食物[3]。
合理用药很关键
RV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抗 RV病毒的药物,总体治疗原则主要是预防和纠正脱水以及合理使用药物[3]。
1. 补液防脱水
补液包括口服和静脉两种方式,口服补液主要用于预防脱水以及治疗轻中度脱水,多在家里进行,将重点予以介绍。自腹泻开始,患儿就应保证足够液体摄入以预防脱水,可选择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或米汤加盐溶液[3](见表1),于每次水样便后补充,直到呕吐腹泻停止。轻至中度脱水推荐使用ORSⅢ:剂量(mL)=体重(kg)*(50~75),4h内分次服完[3]。
表1 预防脱水液体补充用量
2. 切勿滥用抗病毒药物
RV病毒是秋冬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但目前缺乏特效抗RV病毒的药物,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
3. 勿随便使用抗菌药物
头孢之类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故也不应使用抗菌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症状(黏液便、脓血便等),应咨询医生后谨遵医嘱用药。
4. 黏膜保护剂可适当选用
蒙脱石散可帮助患儿缩短水样便病程,具体用量参考:
- 1岁以下,1 g/次;
- 1~2岁,1~2 g/次;
- 2岁以上2~3g/次,每日3次,餐前口服,且首次剂量应加倍[4]。
因本品可能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其他药物应在服用本品前1小时服用。
5. 在部分患者中补锌治疗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具体用量参考:
- 6个月以下,10 mg/天;
- 6个月以上,20 mg/天,疗程10~14 天[4]。
6. 微生态制剂应权衡利弊
益生菌可能会缩短腹泻病程,可酌情选用[3],因益生菌多为活菌制剂,故在服用溶解时水温最好不宜超过40℃,且需与蒙脱石散间隔开来服用,以免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小结
综上所述,宝宝秋冬季腹泻并不可怕,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可在家庭护理,其中预防脱水很关键,合理用药是重点,但是患儿易病情变化快,家长应保持密切观察,一旦加重,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1):48-6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诊疗预防路径[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5):321-323.
[3]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