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华教授揭秘:反流性食管炎新疗法
侯晓华教授揭秘:反流性食管炎新疗法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对这些治疗反应不佳。近日,消化内科知名专家侯晓华教授分享了关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治疗进展,其中新一代抑酸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P-CABs)因其快速持久的抑酸效果,成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选择。
P-CABs: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新突破
P-CABs是一类新型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传统PPI不同。P-CABs通过竞争性结合壁细胞H+/K+-ATP酶的钾离子结合部位,实现对酸分泌的有效抑制。与PPI不同,P-CABs无需在强酸环境下被激活,无论酶活化与否均可结合,因此具有更强的抑酸效果和更长的作用时间。
临床研究证实P-CABs优势显著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P-CABs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优势。以罗欣药业的替戈拉生片为例,该药是首个在国内获批三项适应症(Hp/RE/DU)的P-CAB药物。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丽雅教授领衔的III期临床研究显示,使用替戈拉生的疗法在Hp根除率上显著优于传统疗法,且具备相当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侯晓华教授:P-CABs是难治性病例的有效选择
侯晓华教授指出,对于PPI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P-CABs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采用P-CAB作为维持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
安全性问题需关注
尽管P-CABs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果在除菌后还长期服用P-CAB,其罹患胃癌风险与服用另一种药物者相比较高。因此,医生在开具P-CABs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
未来展望
随着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治疗方法。但目前而言,P-CABs无疑是该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优化现有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总之,P-CABs的出现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患者在使用时需遵医嘱,医生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