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交大新型反潜技术突破:20公里探测距离创纪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交大新型反潜技术突破:20公里探测距离创纪录

引用
腾讯
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1A04WGM00
2.
https://www.sohu.com/a/810486038_121451138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0A02UIJ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3A0551Z00
5.
https://kan.china.com/article/5900320.html
6.
http://www.scspi.org/zh/yjbg/1710960797

近日,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南海测试了一种新型潜艇探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海底接收低频电磁信号,成功捕捉到了距离近20公里远的潜艇螺旋桨所产生的微弱电磁波。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南海等地区的国防军事优势,还可能改变未来的反潜战格局。

01

技术原理与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利用海底接收这些电磁信号,从而实现了更远距离的探测。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部分电磁波会穿透海床岩层,而这些岩层的信号衰减速度仅为海水中的0.5%。因此,通过在海床上布置高精度探测器,能够在远距离捕捉到潜艇的活动信号。这种探测方法在地质学中已被用于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但在潜艇探测领域尚属首次应用。

02

技术突破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的海军实力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潜艇和反潜战技术领域。潜艇侦测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水下作战中的能力,也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这项技术在南海测试中的成功,它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海上军事力量较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潜艇一直被视为国家军事力量中的隐形利器,特别是在战略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部署上,潜艇的隐蔽性使得其能够威慑敌方,甚至在冲突发生时对敌方发动突然的打击。美国在潜艇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潜艇部队常年活跃在全球各大洋,尤其在南海和海峡等战略要地上。

中国此次开发的新型潜艇侦测技术,极大增强了在这些敏感地区对敌方潜艇的监控能力。如果能够在未来实现量产和实战部署,中国将拥有比以往更强大的反潜能力。正如文章中提到的,该技术的探测距离与现代鱼雷的射程相当,这意味着敌方潜艇在进入中国沿海附近时,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即便潜艇噪音已接近海洋背景噪音的水平,这项新技术依然可以通过微弱的电磁波来识别和定位潜艇,大幅提升了水下作战的透明度。

在这种背景下,潜艇的隐蔽性将不再是绝对的优势,这可能会促使各国重新考虑其潜艇战术,并在潜艇设计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美国的潜艇部队,在中国扩大其反潜能力后,可能会在南海地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03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能力不断提升,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美国及其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近年来加大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旨在遏制中国在该区域的扩展。然而,中国的潜艇侦测技术突破为其提供了更有效的监控和防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南海的战略纵深。

中国潜艇侦测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为了防御。它还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增强对海上能源通道的保护。南海不仅是军事战略要地,更是全球重要的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如果中国能够在该区域实现有效的海上控制,它将大大增强对海上能源运输的保护能力。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南海的稳定对于中国的长远利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潜艇侦测外,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到,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面舰船。这一功能的延展性为未来中国海军的海上作战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类似技术追踪敌方水面舰艇的动向,可以为中国海军的战斗指挥中心提供更精准的情报支持。此外,随着无人水下设备和AI技术的发展,该侦测系统未来还可能与无人潜航器、AI卫星等配合,形成更全面的海上监控网络。

这一技术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尽管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如如何进一步增强电磁波信号的有效性、如何克服深海恶劣环境中的设备运行问题等,但这些难题一旦被突破,潜艇侦测的能力将有望提升至全新的高度,甚至超越50公里的探测范围。

稍作小结,潜艇侦测技术的突破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军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国在军工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从新型战斗机到无人机再到反潜技术,这些科技创新显示了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上海交通大学的这一技术突破,无疑将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