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決心》:女性意識覺醒的成長啟示錄
《出走的決心》:女性意識覺醒的成長啟示錄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我是谁"和如何做自己。电影《出走的決心》根据50岁自驾阿姨苏敏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主人公李红(咏梅 饰)的女性意识觉醒故事,展现了女性在爱情、家庭、社会等多重压力下如何蜕变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觉醒的艰辛历程。作为2024年中秋档唯一女性题材电影,《出走的決心》为所有女性送上一份温暖的慰藉。
影片中,李红18岁时憧憬大学,25岁时憧憬爱情,45岁时憧憬远游……但为了那些"对别人来说更重要"的事,她退让半生,终于在50岁时决心真正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勇敢出走追求自己的梦想生活。无论是影片中李红的出走,还是现实中依旧在路上的苏敏,她们的行动都让我们看到,人生其实还有不同的选择。李红不仅是苏敏,也是无数个和苏敏一样有向上力量的人,她们奔赴自己,做勇敢的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当今社会,女性的知识结构、角色身份、自我认知都在不断转变。一方面,女性承载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她们也在不断自我探索,释放自我的内生力量。《出走的決心》就是"她力量"在影视文化作品中崛起的生动写照。该片由尹丽川执导,阿美、尹丽川编剧,女性主创团队不仅笔触细腻,一改过去女性人物形象单薄、扁平的刻板设定,塑造出立体多元、饱满深刻的女性角色,更能与观众实现情感链接与共鸣。同时,通过女性视角的同理心和共情力,展现了电影工业中独特的"她力量"和"她视角"。
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在于内在价值的自我认同,在于能否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而作出独立的判断和抉择。传统观念下,女性是努力突围也难以被看到的存在。正如电影中的李红,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到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她承载了多重家庭角色和责任,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她背负过多的前缀而不得不妥协让步,逐渐失语很难看到自己,成为自己。
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编委、《新女学》周刊主编蔡双喜认为,苏敏率性"出走"挑战了传统的女性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女性逐渐摆脱束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角色日益多样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多元化角色既丰富了女性的生活体验,也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信心。
正如电影片名所示,苏敏、李红她们出走的决心,正是女性不被定义、敢做自己的底气。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女性另一种人生选择,也鼓励年轻一代不受性别角色限制,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她们的家人和朋友对"出走"评价不一,有理解、支持的,也有质疑,甚至批评的。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振认为,关注和争议本身就体现了社会进步。从过去被遮蔽、被忽视,到今天被关注和被争议,说明女性群体和女性发展已经走进了热点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当女性的力量被认可和释放时,意味着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一个平等和包容的世界,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再被传统社会角色和性別刻板印象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在职业和家庭中投入不同的专注和精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自在自为地成长。《出走的決心》是当前为数不多的揭示女性意识觉醒的影视作品,不仅鼓励女性直面困境、活出自我,更带给人们深层次的社会性反思,聚焦每一个现实中的鲜活生命个体,真诚地向大众发问:如何寻求自我人格与现实生活的和谐?人生的選擇权一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