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价上涨:食品安全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价上涨:食品安全挑战

引用
中国气象网
9
来源
1.
https://www.cma.gov.cn/ztbd/2024zt/2024qxr/2024031508/202403/t20240322_6145778.html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03/content_252433.html
3.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br/bs/202411/20241103544389.shtml
4.
https://www.igdp.cn/the-impact-of-extreme-weather-on-chinas-agriculture/
5.
https://www.oilcn.com/article/2024/12/12_93647.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A3%E5%80%99%E8%AE%8A%E5%8C%96%E8%88%87%E9%A3%9F%E5%93%81%E5%AE%89%E5%85%A8
7.
https://news.cau.edu.cn/mtndnew/cc07107ad69d411a908989ee09c20677.htm
8.
https://www.feedtrade.com.cn/yumi/forecast/2194791.html
9.
https://lswzj.zj.gov.cn/art/2025/1/17/art_1229840128_58935194.html

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粮食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河南的"烂场雨"到鄱阳湖的极端干旱,气候变化正在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严峻考验。

01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积温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产量,但其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极端热事件增多,强度加强,极端热事件频次随全球变暖幅度呈非线性增长。数据显示,全球每升温1.5℃,20年一遇强降水频率将增加10%,百年一遇的增加20%。

以我国为例,2023年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的"烂场雨",大范围持续降雨与小麦成熟收获期高度重合,多地小麦出现点片倒伏、发霉、发芽,夏粮产量比上年减产近6.9%。2021年7月,河南省暴雨导致豫北部分地区玉米严重减产,其中鹤壁夏玉米单产减产超过六成,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减产近三成。

除了极端降水,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也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高温可以导致作物提前开花,花期缩短,造成产量下降。同时,高温还利于病虫害繁殖,增加防控难度。而低温冷害则可能导致农作物遭遇冻害或倒春寒,从而出现减产。

02

2025年全球粮价上涨趋势

在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双重影响下,2025年全球农产品市场面临严峻挑战。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25年农产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高额关税将导致利润微薄,地缘政治前景也非常不确定。该银行预计美国政府更迭后将爆发关税战,针对的是来自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和许多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而相应的对美报复性关税也将减少美国农民的收入。

在主要大宗农产品中,小麦价格较为看涨。报告预计,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出口国的库存使用比正在下降,预计2024/25年度将降至24.5%,为2013/1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小麦价格可能在2025年升至每蒲式耳7.5美元。

世界银行的《大宗商品展望报告》则指出,食品价格将在2026年趋于稳定,但稳定在高于疫情前的水平。预计2024年至2026年期间,食品价格将下降13%。然而,前景面临多种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更高的生物燃料强制要求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0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农业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我国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现状、挑战与对策》报告显示,近60年来,我国通过科学区划和调整作物布局,实现了气候多样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优化配置。例如,随着气候变暖,北方地区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显著扩大。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加强了抗逆性作物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通过培育耐高温、耐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优良品种,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更新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加强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建设,我国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均位居世界前列。尽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在不断增大,但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仍持续下降,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减灾能力建设功不可没。

04

未来展望与建议

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需要构建农业生产新格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种植结构;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因素,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科技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我国需要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化方法;持续改良作物品种,选育耐高温、耐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与指标研究,为农业气候区划与作物布局提供科学基础。

此外,我国还需要加强农情监测与农业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推进国、省农情与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全链条、全方位、精细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通过加强韧性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灌排能力和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