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会是胆囊癌吗?图文详解
意外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会是胆囊癌吗?图文详解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有小部分可能会发展成胆囊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胆囊息肉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以及处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什么是胆囊息肉?
息肉是种异常的组织增生,胆囊是个空腔器官,内缘属于黏膜,若黏膜异常地增生,黏膜增生后有时会出现一团隆起,有的是更明显会有个“大头+细脖”的模样,垂在那里晃啊晃的,这就是被称作息肉的部分。
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
根据统合分析,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约为5%上下,诊断的平均年龄为49岁,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
记得,胆囊息肉与胆结石是不一样的疾病。容易罹患胆结石的几个危险因子记忆口诀是“F4”,包含Fat(胖胖的),Forty(40岁),Fertile(未停经的),Female(女性);然而,这几个因子却不是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
目前较确认为胆囊息肉危险因子的,是乙肝带原者较容易有胆囊息肉。(而我们更在意的,是会从胆囊息肉变成胆囊癌的危险因子。请继续看下去。)
胆囊息肉的重要性
罹患胆囊息肉的患者,很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时候才会出现右上腹痛、胀气感等症状。由于几乎不会因为胆囊息肉而感到不舒服,此病通常是意外被发现的。
那么,既然这个病不会造成我们不适,常常是影像检查后的意外发现,听起来胆囊息肉并不严重,为什么还要特别讨论这个疾病呢?
因为胆囊息肉有可能会进展成胆囊癌,而因为胆囊癌症状并不明显,一般发现胆囊癌的时候,常常已经是无法治疗的时候。所以,为了避免进展到无法治疗的胆囊癌,早期确认胆囊息肉就是有必要的。
胆囊息肉的分类
所以,当腹部超声看到胆囊息肉的时候,其病理结果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发炎后的结果,或是有可能变成恶性的。幸好,只有少部分的胆囊息肉进展到胆囊癌。以下我们就分成假性息肉、发炎息肉、和真性息肉三个部分来讨论:
- 假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被称作胆固醇息肉,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因为胆固醇沉积”而引起的“胆固醇息肉”,并不是真正地黏膜增生,所以被称作“假性息肉”。胆固醇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这些胆固醇沉积物通常是散在性的分布,但也可能只有一、两颗,几乎都小于一厘米。
- 发炎息肉
当胆囊没有适时地排出胆汁,导致胆汁滞留于胆囊内造成慢性胆囊炎,患者会于吃饭后感到右上腹疼痛,一种胆囊收缩痉挛导致的疼痛感。慢性发炎久了,使得胆囊里出现肉芽和纤维组织,这就是发炎息肉。通常发炎息肉也是一厘米以下的大小。
- 真性息肉
真性息肉通常界在0.5到2厘米之间,通常是单一颗,可能与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有关。虽然真性息肉较少见,但若大于1厘米之后,比较有可能变成恶性的,需要先移除胆囊。
与胆囊癌相关的危险因子
患者通常是在做CT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了胆囊息肉。而我们最需要区分的,是这些息肉是否代表胆囊癌的可能。有时光用影像很难告诉我们究竟这个多出来的小东西是不是癌症,但假使在影像上不仅有胆囊息肉,还有胆囊壁变厚,胆囊息肉大于1.5厘米,以及患者患有糖尿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或本身年纪较大,都需要怀疑是否有胆囊癌的可能。
面对胆囊息肉
如果胆囊息肉还小于一厘米,且患者不具有其他危险特征,通常并不会特别做处理,大约先每六个月做一次超声波追踪,之后视状况,决定是否改成一年追踪一次就好。如果胆囊息肉持续长大,像是每一次追踪发现息肉长了2至3毫米以上的,就要考虑手术移除胆囊。若胆囊息肉大于一厘米的时候,也是建议手术移除胆囊。
由于许多息肉是胆固醇息肉,降低体内胆固醇浓度是第一步。平常记得多吃全谷类、蔬菜、豆子、鱼类、及低脂奶类,少吃甜食、喝糖饮、或红肉,同时也要透过运动或药物降低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