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江二村小学:505项发明专利背后的科技创新教育密码
控江二村小学:505项发明专利背后的科技创新教育密码
“双减”政策背景下,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教育成绩单:学生累计获得505项发明专利,26名学生荣获中国(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这所创办于1953年的学校,是如何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持续领跑的?
40年如一日的坚持:构建金字塔型科技教育体系
控江二村小学的科技教育之路始于上世纪70年代,40多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学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金字塔型科技教育培育模式,兼顾全员化与个性化教学。
在基础层面,学校开设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普及课程,涵盖基本认知、实践体验、创新萌芽、创新创造四大模块。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多个科技活动社团,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进阶学习的机会。这种分层教学模式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
科技节:点燃创新热情的“王牌”活动
控江二村小学的科技节已成功举办二十九届,成为学校最具影响力的特色活动。每年科技节都会设定不同主题,如2024年的主题是“科技赋能 美好城市”。学生们围绕主题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城市模型和动力小车
- 观察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展示各类创意发明,如自动浇花器、干湿垃圾分离器、智能盲人拐杖等
科技节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到家庭:全方位的科技教育生态
控江二村小学的科技教育并不局限于校园。学校积极倡导家校联动,鼓励家长在家中开辟“家庭创意角”,与孩子一起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学校还成立了“科技家长讲师团”,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行业知识分享。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类科技场馆,开展研学活动。同时,学生也被鼓励走进社区,运用自己的发明创造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成果背后: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控江二村小学的科技创新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学校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
以该校学生丁凡轩为例,她在二年级时就对火箭飞行助力燃料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相关研究。随后,她又研发了帮助人们轻松打开坚果的剥壳机,这一成果还获得了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二等奖。
控江二村小学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系统的规划。学校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了让科学教育“有烟火气”,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