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启笔下的“欢宵”:《明皇秉烛夜游图》的意境与讽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启笔下的“欢宵”:《明皇秉烛夜游图》的意境与讽喻

引用
大河网
8
来源
1.
https://theory.dahe.cn/2024/09-14/1817534.html
2.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f8670f355e55.aspx
3.
https://m.gushiwen.cn/search.aspx?page=1&type=shiwen&value=%E7%A7%89%E7%83%9B&valuej=%E7%A7%89
4.
https://www.gaowenku.com/mingju/2737.html
5.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91580-1.htm
6.
https://www.gushiju.net/shici/guanyu/%E6%B8%B8%E8%A1%8C%E4%B9%90/chaodai-%E4%B8%8D%E9%99%90/p-4
7.
https://www.yuanshici.com/shici/58d1b4b-pinyin
8.
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93801.htm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这是明代诗人高启在《明皇秉烛夜游图》中描绘的唐玄宗夜游场景。在这首诗中,高启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流光溢彩、声沸人迷的宫廷夜宴图。

01

流光溢彩的夜宴场景

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夜幕降临、灯火辉煌的氛围。“华萼楼头日初堕”点明时间,太阳刚刚落山,夜幕即将降临。“紫衣催上宫门锁”则暗示着夜宴即将开始,宫门即将关闭,整个宫廷将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高爇银盘百枝火”一句,通过“百枝火”这一意象,展现了夜宴的奢华。紧接着,“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则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灯光之盛。海棠本欲在夜色中安睡,却因灯火通明而无法成眠,红妆在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分明,整个庭院被紫焰笼罩,如同春雾弥漫,甚至让人忘记了空中还有月亮。

02

歌舞升平的宫廷生活

夜宴不仅有华丽的灯光,更有歌舞相伴。“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描绘了新谱成的《霓裳羽衣曲》正在初次演奏,内使不断呼唤更换蜡烛,以保持灯火通明。《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宫廷音乐,其悠扬的旋律与璀璨的灯火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则展现了夜宴的漫长与欢乐。宫女报告时间,但歌舞却不愿停歇,因为夜还长,欢乐还未尽。

03

荒淫误国的讽喻

然而,高启并非单纯地描绘夜宴的欢乐,而是寓含深刻的讽喻。他通过“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揭示了帝王沉溺享乐、荒废政务的现实。帝王与妃子只顾今宵欢乐,不惜免除次日的朝会,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国家政务的轻视。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帝王对妃子的宠爱。担心夜深风露寒冷,妃子衣薄受寒,这种细腻的关怀更显出夜宴的奢靡与帝王的沉溺。

04

历史的警示

诗的最后,“烽火忽至将如何?”一句发人深省。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暗示这种奢靡生活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他以“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为例,指出历史上因荒淫而亡国的先例,警示后人。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则描绘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的凄凉境遇。曾经沉溺于夜宴歌舞的帝王,最终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回到长安后也只能在南内度过凄凉的晚年,孤灯夜雨中满头白发,令人唏嘘。

高启的《明皇秉烛夜游图》不仅是一幅描绘宫廷夜宴的画卷,更是一首寓含深刻历史教训的讽喻诗。通过“欢宵”这一意象,他揭示了帝王奢靡生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