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解酒秘籍:中医养生法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解酒秘籍:中医养生法大揭秘!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6340279112355440298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7/doc-inefhrnt5726101.shtml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9152173585103422148
4.
https://www.sohu.com/a/852372567_374113
5.
https://jiankang.cctv.com/2025/01/17/ARTI6VQcJ1bHdkyI5mkJ0DmM250117.shtml
6.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31038
7.
https://www.gdhtcm.com/news/popularization_100000603183624.html
8.
https://finance.sina.cn/2024-02-05/detail-inafyhch7842189.d.html
9.
https://www.edenclinic.hk/2024/12/%E4%B8%AD%E9%86%AB%E5%B0%8D%E9%A3%B2%E9%85%92%E7%9A%84%E7%9A%84%E8%A6%8B%E8%A7%A3%E5%92%8C%E8%AD%B7%E8%82%9D%E4%B8%AD%E8%97%A5%E4%BB%8B%E7%B4%B9/
10.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1951
11.
https://ma-kuang.1655.com.tw/health_list.php?id=3014&cat=69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亲朋好友聚会时难免会饮酒。如何在尽情畅饮后还能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健康?中医解酒养生法来帮你!

01

中医如何看待酒后不适?

中医认为,酒属湿热之物,具有辛散之性。过量饮酒会导致湿热内蕴,气血运行加速,超过人体调节能力,从而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常见的酒后不适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发热等症状。

02

中医解酒三大良方

  1. 葛花解酲汤:这是中医经典解酒方剂,具有健脾利湿、解酒醒神的功效。适用于饮酒过多引起的宿醉头痛、头昏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虽然汤药能缓解宿醉不适,但酒精进入人体后,仍需经由肝解毒代谢,因此充足的休息和多喝水是加速酒精代谢的关键。

  2. 葛根芩连汤:空腹喝酒容易醉,此时可在饮酒前先服用含葛根的汤药,为胃壁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部的刺激,降低胃痛和灼热等不适。同时,汤中的黄连可清肝解毒,帮助修复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

  3. 双花醒酒茶:将葛花、金银花、山楂、炙甘草和少许茶叶一同煮成醒酒茶,可解酒毒、缓解呕吐,并提神醒脑。切勿用浓茶解酒,以免刺激肠胃并增加心脏负担。

03

日常饮品解酒法

  1. 蜂蜜水:蜂蜜富含果糖,能促进酒精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可以在醉酒后冲一杯浓浓的蜂蜜水饮用。

  2. 西红柿汁:西红柿汁含有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一次饮用300毫升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

  3. 西瓜:西瓜既能利尿排出酒精,还有清热去火功效,帮助全身降温。

  4. 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

04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对于酒后不适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耳尖放血:具有清热降火、醒酒开窍的作用。具体操作是将耳轮从后向前对折,在耳廓上部顶端处进行点刺放血。

  • 穴位按摩:针对不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如头痛头晕可按摩百会、风池等穴;恶心呕吐可按内关、足三里等穴;昏迷可掐人中、百会等穴。

05

饮酒后的调理建议

  1. 适量饮水:补充流失的水分,促进排尿,帮助排出体内残留的酒精。

  2. 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3. 适当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但不要立即躺下,可以稍作活动后再休息。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06

健康饮酒是关键

虽然中医提供了多种解酒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适量饮酒。酒虽非百害而无一益,但健康饮酒才是关键。春节期间,享受欢聚之馀,也要记得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多一份谨慎。

记住,任何药物或偏方仅能改善不适症状,但无法立即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因此,无论何时都应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