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余杭:以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打造非遗助力共富“新样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余杭:以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打造非遗助力共富“新样板”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2914316_121123526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积极发挥新乡贤的技艺禀赋,打造“乡贤助乡兴”同心共富实践基地——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方水土,十里乡贤。近年来,余杭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实施新乡贤“同心共富”工程,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吸引新乡贤“资智回乡”,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创始人张书雁便是其中之一。

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才能更美。带着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之美的愿景,张书雁带领自然造物团队“落户”余杭区,创办了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从良渚出发,文化也应当回归于此。”张书雁表示。

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老街,占地3500多平方米,是集新乡贤群体之力打造的集文化展示、民艺研发、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先后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共空间、2023年度五星级“乡贤助乡兴”同心共富实践基地。

数年间,自然造物团队的30余名新乡贤足迹踏过11个省份,探寻了全国50多个地区,拜访了2000多位民艺匠人,拍摄制作了500多部纪录片,并结合当下年轻文化与创意元素对传统民艺进行再现、再造、再生,最终得以在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内集中展示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2000余种的传统民艺、民俗、风物,打造出一个“中国民艺传承目的地”。

“民艺需回归当下的生活,要把传统和当下的场景有效链接,把每个地方的特色转化成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礼物再和非遗结合起来。”张书雁说。

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兴产业,是自然造物团队新乡贤们探寻乡村发展动能的创新思路。为此,自然造物团队联合全国各地手工艺人士,开启多元的研学活动与艺术探索,在交流创作中共同促进民艺的复兴、探索民艺的未来。

自然造物团队联合瓶窑老街开展了鲲鹏会台湾青年杭州宋韵文化研习营活动,携手“台青小院”开展台湾青年文化体验交流活动,邀请台湾同胞感受民艺复兴的新生活力。截至目前,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已累计接待各类团建、研学5000余人次,举办传统文化活动20余场,吸引游客2万余人,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此外,自然造物团队还打造了一支以文化创作、文化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新乡贤服务队,通过与瓶窑镇里窑社区、瓶窑老街进行联动,推出非遗文化展、民艺体验课程、文创市集等多类文化公益产品100余项,丰富了周边群众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

春节期间,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联合五省七地开展“大过龙年”系列活动,龙年灯会、非遗市集、民艺体验、潮玩好物……一项项独具传统“仪式感”的活动串联起浓浓年味,勾勒出深深乡情,这是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新乡贤力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余杭区持续发挥“自然造物”的IP价值及展销优势,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联合瓶窑老街打造“花伞市集”,吸引全国大江南北的上百位匠心艺人汇聚,市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农文旅市场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

此外,在余杭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自然造物团队打造了“新乡贤乡村城市会客厅”,连接余杭与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区,实现文创产业的深入对接交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希望通过连接城市与乡村,连接余杭与全国各地,让共同富裕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张书雁说。

余杭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然造物“新乡贤传统工艺工坊”通过带动手工艺人复兴传统技艺,已创新完成民艺再造项目110余个,设计开发2000多件文创产品、年节礼品,打造了从设计到制作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增收1000余万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