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物流高峰:无人机配送的安全挑战
双十一物流高峰:无人机配送的安全挑战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物流压力剧增。许多物流公司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配送以提高效率。然而,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例如在大风天气下,需要特别注意风速和风向;而在雨雪天气,则需确保无人机防水性能良好并及时干燥处理。此外,雷电和雾天也对无人机飞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无人机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飞行,成为了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配送迎来实战大考
今年双十一期间,为应对快递业务激增,提升包裹运送效率和投递服务质量,各大快递企业纷纷亮出“科技王牌”,无人配送车迎来实战大考,不仅在多座城市实现批量“上岗”,还成功在乡镇农村上线运行,成为城市末端配送和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强有力的补充。
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自动驾驶、无人配送产业发展的10余年间,相关技术不断迭代,芯片算力、传感器性能、底盘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量产方案也逐渐成熟,使得无人配送车的研发、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为规模化量产和商用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产业的扶持力度,京东、美团、新石器等企业获得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辆编码,标志着无人配送获得“合法身份”,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路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此后,全国多座城市陆续对无人配送车开放路权、颁发上路牌照。如今,在北京、杭州、无锡、青岛、上海等城市的街头巷尾,无人配送车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天气因素成安全配送关键挑战
无人机配送虽然高效便捷,但其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天气条件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强风、降雨、雷暴等极端天气状况可能会导致无人机失去控制或损坏。因此,在飞行前检查天气预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以长沙为例,湖南智航飞购科技有限公司在开通湖南省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时,就充分考虑了天气因素。该公司在低空物流试验基地进行了近万次测试,结果显示,大雪、酷暑等恶劣天气都不会影响无人机配送安全。同时,为保障无人机飞行安全,在长沙自贸临空区低空经济研发总部大楼内,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监控指挥中心还可以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数据,可看到飞行监控画面。
多重保障体系确保配送安全
面对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物流公司纷纷建立多重安全保障体系。以美团无人机为例,该公司专注于城市场景下的即时配送业务,建立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机制。
在技术保障方面,美团无人机基于毫米波雷达、单目视觉、双目立体视觉等技术,提升了感知组件性能。例如,单目视觉分辨率达到了4k,动态范围超过120dB,有效提升了高对比度和弱光下的感知能力。此外,无人机还具备了全天候全天时的感知避障能力。
在硬件保障方面,通过计算平台冗余备份、飞控冗余、通信冗余、传感器冗余、动力冗余等多重冗余设计,可以实现无感切换完成配送任务。在发生突发情况时,通过智能自主迫降来实现安全保障,能通过无人机自身的机器视觉感知、对环境的三维建图、自主动态路径规划来选择降落点,尽可能降落在无人地带。
在试飞运营保障方面,美团无人机经历了数十万次测试飞行,历经各类极端场景暴力测试,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与问题处理能力。截至2024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开通31条航线,完成超30万用户订单,服务覆盖办公、社区、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校园、图书馆等多种场景,可提供超9万种商品选择。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经过初期探索、技术革新和试点运营三个阶段后,无人配送车已成功开启商业化应用的新纪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在快递物流领域迅速崛起,主要归因于市场对高效寄递服务的迫切需求。“随着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配送服务的标准和期待不断提高,既渴望更快的配送速度,也追求更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无人配送作为一种新型配送方式,具有高效、灵活、安全等优势,精准契合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与青睐。”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800亿件,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然而,与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行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无人车配送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有预测数据显示,未来3至5年内,快递行业有望部署超20万辆无人配送车,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级别。
正是看到无人配送领域巨大的商业潜力,近几年,众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赛道,积极探索将无人车应用于分拣和配送环节中。其中,不仅有京东、美团、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还有新石器、九识智能、毫末智行等科技创新企业,以及顺丰、中国邮政和“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它们均在无人物流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布局。
在这些企业中,菜鸟较早地聚焦无人车的研发与应用,2016年便成功推出第一代末端配送机器人;2020年,菜鸟发布首款物流无人车“小蛮驴”,现已有数百辆车在全国超过200所高校内实现规模化、常态化运营;今年9月,菜鸟又推出自研L4级物流无人车—菜鸟GT,该车已在公开道路上实现规模运营,主要负责快递网点至末端站点之间的运输任务。京东物流在今年发布了自研第六代智能配送车,该车集成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为预测、仿真、智能网联等10大核心技术。目前,京东物流已在近30个座城市部署智能配送车,服务范围涵盖社区、商圈的快递配送与揽收等多个环节。顺丰在无锡、杭州、合肥等地大量投放无人车,用于快递末端配送。今年,顺丰还投资了白犀牛,进一步在无人城配领域加码布局。作为无人配送领域的佼佼者,新石器目前已在全球13个国家、超过50座城市累计交付并部署超2000辆无人车,自动驾驶行驶里程累计突破1000万公里。今年6月,九识智能发布4款L4级量产系列车型,不仅能够覆盖城市低速全场景,还通过技术迭代,成功解决无人车在乡村道路上可能遇到的GPS信号不稳定、网络信号弱、道路边线不清晰、环境特征模糊等挑战。
众多参与者竞相涌入无人配送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开发迭代,为无人配送车应用市场带来多样化选择。面对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市场,资本也已闻风而动,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如辰韬资本、车和家、中金资本、高瓴资本、首钢基金等纷纷涉足其中。进入2024年,无人配送赛道依然保持旺盛的融资热度。今年年初,斯年智驾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月,毫末智行也宣布获得上亿元B+轮融资;同月,九识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