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特级教师说| 李旭山:缘同化异,《齐桓晋文之事》的劝说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特级教师说| 李旭山:缘同化异,《齐桓晋文之事》的劝说智慧

引用
搜狐
1.
http://m.sohu.com/a/767933220_121124791/?pvid=000115_3w_a

导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是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孟子如何运用高超的劝说艺术,引导齐宣王从关注称霸转向关注仁政。本文将深入分析孟子"缘同化异"的劝说智慧,以及其对现代沟通和劝说的启示。

【作者简介】李旭山,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专家成员。

缘同化异,《齐桓晋文之事》的劝说智慧

摘要
孟子和齐宣王之间有根本的分歧:宣王惦记着称霸,孟子则琢磨着施行仁政。孟子不愿过早暴露这一根本分歧,而是运用“缘同化异”的思路完成了劝说:引出怜悯之心与百姓话题→讨论愿不愿实行仁政→阐述如何实施仁政。“缘同化异”的底层逻辑是:仁政是宣王实现四方来朝的必要手段,也应是最终目的。孟子的“缘同化异”可提炼出“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做法问题”等劝说范式。

关键词:劝说智慧;缘同化异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治国方略,这使孟子看到了推行仁政的希望。但两人之间却有根本分歧:宣王惦记着称霸,孟子则琢磨着施行仁政。孟子避开分歧不回答“齐桓晋文之事”,先讨论与话题没什么关联的衅钟,寻找与宣王共同认可的怜悯之心。然后放大怜悯之心的意义,引发宣王逐步求教于孟子。孟子乘机指出宣王是不愿实施仁政,而不是不能实施仁政,不愿实施仁政而追求开疆拓土比缘木求鱼都荒唐,进而解决了愿不愿实施仁政的问题。最后让宣王谦卑请教如何实施仁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