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小凤仙——兼谈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问题
蔡锷与小凤仙——兼谈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问题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本文通过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的方法,分析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并引用了多个历史资料和报道,包括《中华新报》和《香港时报》的报道,以及蔡锷同学哈汉章的事后说明,试图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
缘 起
比较严肃的历史论著似乎都不愿深谈或者回避蔡锷与小凤仙的关系问题。1914至1915年蔡锷任职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期间,结识了南城陕西巷云吉班一位自称“小凤仙”的风尘女子。这在那个年代本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寻常小事,据时人说:“北人视狎妓为极平常之事,父子兄弟可以同往,不过借之以销长晷,未必尽有醉翁之意,故人人趋之若鹜。”但因这事正好发生在蔡锷京津脱险,海天万里,间关入滇,发动反袁称帝的惊天大事之前,于是便成了各种社会媒体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
就现有资料来看,蔡锷这时确与小凤仙有所交往,而且还有迹象表明,当时无论民间还是官场,对于此事均有传闻。不过,在蔡锷逝世以前,却没有发现关于此事的任何直接记载,甚至连“小凤仙”三个字也不见于各种报刊,仅仅偶尔见到事态明朗化以后,才能理解的零星半点暗示性记载而已。如与蔡锷暗中有联系的欧事研究会成员1915年10月10日创办的、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上海《中华新报》就曾在蔡锷逝世以前含糊其词地报道过蔡锷是“变服乘骡车出京”的。稍后《香港时报》也在一篇时评中提及:蔡锷终于“天相豫州,犹能脱离曹阿瞒之圈套,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吾为蔡氏个人庆,吾为吾党前途贺也。雪巾车之耻,鞭平王之尸勖哉。”两则报道都没有直接说出小凤仙的名字。据蔡锷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时的同学哈汉章后来说,前者是他和刘成禺、张绍曾、丁槐等人在蔡锷离京后为洗刷他们与此事有关的嫌疑,故意“以小凤仙坐骡车赴丰台,车内掩藏松坡”,向袁世凯政府报告的假消息。如无哈汉章这事后的说明,后人很难明白这两则报道的真正含义,更难以知晓后者所云“巾车之耻”实际指的也是上述《中华新报》所报道的假消息。所谓“巾车”就是“有车衣遮盖的车子”,暗指蔡锷当日离京乘坐的是小凤仙的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