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故城遗址和台州府城墙:台州历史文化的双重见证
章安故城遗址和台州府城墙:台州历史文化的双重见证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的两处历史文化遗址——章安故城遗址和台州府城墙,相继传来重要消息。章安故城遗址被确认为“最早的台州城”,而台州府城墙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两处遗址不仅展示了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城市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章安故城:台州最早的城址
章安故城遗址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是汉至六朝时期临武县治所在。考古发掘显示,城址平面近方形,北墙正中设门,东南设角楼。城内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较大型建筑,其中一座六朝时期的大型建筑F2,平面呈长方形,东西8.5米、南北22米,规模较大。
更令人兴奋的是,2022至2023年在古城内中部和西北部清理的两口古井中,出土了近万枚简牍。这些简牍内容涉及赋税、户籍、屯田、郡县、矿冶等,为研究汉晋时期的社会经济提供了珍贵资料。简牍中发现的“嘉禾”“黄武”“黄龙”等孙吴年号,进一步明确了遗址的年代。
台州府城墙:江南长城的典范
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与完善,形成了长达6000多米的防御体系。现今尚保存完好的城墙长达4700多米,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台州府城墙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还承担着防洪的重任。城墙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马面设计:城墙的六个“马面”采用半圆半方的独特造型,半圆弧形的设计有利于水流通畅,减少阻力保护城墙安全。
砖石包砌技术:整座城墙的两侧全部采用砖石包砌,这一做法在当时属于首创。砖石包砌不仅提升了城墙的坚固度,还增强了其防御性能。
双层空心敌台:明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会同知府谭纶,创造性地修筑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敌台设计为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与传达信息。
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
章安故城遗址和台州府城墙,一早一晚,一文一武,见证了台州地区的历史变迁。章安故城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台州最早的城市面貌,而台州府城墙则展示了台州在明清时期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两处遗址不仅是台州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章安故城遗址出土的简牍,记录了汉晋时期的社会治理;台州府城墙的建筑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它们共同构成了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台州府城墙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而章安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也为进一步研究台州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两处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