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研究:口香糖添加剂或增肠癌风险
澳大利亚新研究:口香糖添加剂或增肠癌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全球关注:常用在口香糖中的食品添加剂E171(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可能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引发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这项研究不仅提醒消费者要警惕日常饮食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更引发了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二氧化钛: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不溶的惰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在食品工业中,它主要用作着色剂和增白剂,常见于口香糖、糖果、烘焙食品等。此外,由于其吸收和散射紫外线的特性,二氧化钛也被广泛用于防晒霜、牙膏等个人护理产品中。
澳大利亚研究:E171与肠道健康
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长期摄入含有E171的食物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导致肠道炎症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研究者指出,虽然二氧化钛本身不易被人体吸收,但其纳米颗粒形态可能穿过肠壁,影响免疫系统,干扰正常的肠道功能。
安全性评估:欧盟的最新意见
2024年5月,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了关于二氧化钛的最新评估意见。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由于不能排除遗传毒性的担忧,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是不安全的。SCCS特别指出,虽然在口腔化妆品中使用的某些规格的二氧化钛(如RM09和RM11)未发现遗传毒性问题,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评估其在口腔护理产品中的安全性。
健康影响:食品添加剂与肠道疾病
《自然·综述: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超加工食品(UPFs)和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甜味剂、色素和纳米颗粒等,可能会影响肠道健康。这些物质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促进慢性肠道炎症的发生。长期摄入富含UPFs的饮食与多种肠道疾病相关,包括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和肠易激综合征。
结语:谨慎对待食品添加剂
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在人体中得到完全证实,但这些发现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更加谨慎,尽量减少摄入含有潜在风险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及时调整产品配方和安全标准,以保障公众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口香糖完全不能食用。适量食用口香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长期大量摄入含有E171的食品确实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更应谨慎对待含此类添加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