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感高发季,玛巴洛沙韦成新宠?
秋冬流感高发季,玛巴洛沙韦成新宠?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流感进入高发期,如何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倪吉祥和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杜荣辉介绍了多种治疗甲流的有效药物,其中玛巴洛沙韦因其单次给药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专家建议,在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即使超过48小时,重症或高风险患者仍可考虑使用这些药物。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流感高发季的严峻形势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其中,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6.2%,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从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上来看,南北方省份排列第一的均为流感病毒。全国多地疾控紧急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此外最新一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报告显示,第52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第52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5.7%,高于前一周水平(4.7%),低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4.1%,8.5%和10.5%)。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2%,高于前一周水平(6.4%),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4.2%、5.5%和6.5%)。
在5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介绍,目前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病原还是以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为主,其中病毒以流感病毒为主。
玛巴洛沙韦:新一代抗流感“神药”
玛巴洛沙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抗流感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用药优势使其成为流感治疗领域的新宠。
作用机制创新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病毒RNA在人体细胞中的合成,使病毒失去自我复制能力。这种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不同,能够更早地阻止病毒复制,从而更快地控制病情。
用药便捷性
玛巴洛沙韦最大的特点是单次给药即可完成整个疗程。对于成人和青少年,仅需根据体重服用一次,40-80公斤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0毫克,80公斤以上患者推荐剂量为80毫克。这种用药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尤其对于行动不便、记忆力较差或不愿多次服药的患者更具吸引力。
起效时间快
玛巴洛沙韦在单剂服用后12小时内即可显著降低体内病毒载量,而传统药物如奥司他韦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见效。这种快速起效的特点对于控制流感症状、减少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性与适用人群
玛巴洛沙韦最初在国内上市时批准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2023年3月更新说明书后可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然而,由于其在国内用于小年龄段儿童的经验有限,目前临床更多用于5岁及以上年龄患者的治疗。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副作用
玛巴洛沙韦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头痛、恶心等,但通常较轻微,与安慰剂组的差异不显著。相比奥司他韦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玛巴洛沙韦的副作用更少,安全性较高。
与传统药物的对比
奥司他韦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流感药物之一,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经验和良好的疗效。然而,与玛巴洛沙韦相比,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续5天,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此外,奥司他韦的起效时间相对较慢,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见效。
在副作用方面,奥司他韦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而玛巴洛沙韦通常不良反应较少,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精神症状和严重副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玛巴洛沙韦具有诸多优势,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 适用人群:目前主要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谨慎使用。
- 用药时机: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即使超过48小时,重症或高风险患者仍可考虑使用。
-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乳制品或含多价阳离子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 不良反应:虽然副作用较少,但仍需关注腹泻、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有应及时就医。
结语
面对流感高发季,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玛巴洛沙韦作为新一代抗流感药物,以其单次给药、快速起效的特点,为流感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药。同时,预防胜于治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人群聚集等预防措施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