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一条横跨欧亚的“文化丝路”
中欧班列:一条横跨欧亚的“文化丝路”
2024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货值超4200亿美元。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纽带。
三条主线串联起千年古城
中欧班列主要通过西、中、东三条国际铁路通道连接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三条线路沿途经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西部通道从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到达欧洲。这条线路上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见证了无数商旅驼队的往来;兰州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乌鲁木齐则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
中部通道由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途经蒙古和俄罗斯通往欧洲。这条线路上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自古就是中原与草原文明交流的前沿。
东部通道从东南沿海地区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通过俄罗斯抵达欧洲。这条线路上的沈阳、哈尔滨等城市,见证了近现代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往来。
从古丝路到新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欧班列的线路与古丝绸之路高度重合,这种巧合并非偶然。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中欧班列则是在新时代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
古丝绸之路上,商旅驼队承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传播着文化与文明。中欧班列则以更高效的方式延续了这一传统。据统计,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4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8.9万列,发送货物超过1100万标箱。
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以重庆为例,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之一,重庆见证了从笔记本电脑到汽车整车等多种商品的贸易发展历程。2014年,重庆整车进口口岸迎来快速发展期,十年间,累计进出口整车从数十台增长到18万台,货值规模从约6000万元发展到如今预计超100亿元。
在欧洲端,德国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在西欧地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枢纽。4年前,西邮物流德国杜伊斯堡仓成立,业务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频次的不断增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西邮物流的中欧班列业务增长迅速,通过班列运送货物的中外贸易商由最初的2家,增长到现在的25家。
中欧班列的开行,实现了设施硬联通、规则软联通,更让各国的民心相通具象化了。它反映各国人民渴望有更大的市场,渴望有更好的生意,渴望有更好的生活,它更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