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灵的绝美诗词:庄生梦蝶,花谢花开若个愁,七绝4首惊艳
治愈心灵的绝美诗词:庄生梦蝶,花谢花开若个愁,七绝4首惊艳
七绝.春在眼
万物荣枯自有期,流年花谢岁尘时。
来去浮云春在眼,庄生梦蝶总成痴。
首句“万物荣枯自有期”,直接点出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与衰败的规律是固有的、不可逆转的,这是宇宙间不变的法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次句“流年花谢岁尘时”,进一步描绘了时间流逝中花朵凋谢、岁月更迭的景象,以“流年”与“岁尘”两词,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沧桑,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第三句“来去浮云春在眼”,笔锋一转,以“浮云”喻世事无常、变幻莫测,而“春在眼”则表达了即便世事如浮云般变幻不定,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却始终在诗人的眼中、心中,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事纷扰之外,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与坚守的情怀。
末句“庄生梦蝶总成痴”,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感到十分轻松惬意,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醒后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这里诗人用“总成痴”来形容这种对虚幻与真实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既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种借鉴与发挥,也是对自己及世人常常陷入虚幻梦境、追求不切实际理想的一种提醒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引用典故,巧妙地融合了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时间流逝、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与坚守、真实与虚幻之间微妙关系的独特感悟。
七绝.鬓雪漫
十年风雨酒杯寒,客向江湖鬓雪漫。
才学长空一黄鹄,雏莺曾蹴小栏杆。
首句“十年风雨酒杯寒”,以“十年风雨”概括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坎坷,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隐喻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与艰辛。而“酒杯寒”则通过冰冷的酒杯,映射出旅人内心的孤寂与凄清,或许是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只能借酒消愁,却难以驱散心头的寒意。
次句“客向江湖鬓雪漫”,进一步描绘了旅人的形象。他漂泊江湖,四海为家,岁月无情地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鬓发已如雪般斑白。这里的“鬓雪漫”不仅是对外貌变化的直观描述,更是对人生历程中沧桑与磨难的深刻体现。
第三句“才学长空一黄鹄”,笔锋一转,将旅人的才华与黄鹄相联系。黄鹄,即天鹅,常被视为高洁、优雅的象征。诗人以“才学长空一黄鹄”来比喻旅人那超凡脱俗的才华与抱负,如同翱翔于长空的黄鹄,虽然孤独却高傲,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末句“雏莺曾蹴小栏杆”,则是对过去时光的温馨回忆。雏莺,象征着年轻与活力,这里用来比喻旅人曾经的青春岁月。他曾在小栏杆边嬉戏玩耍,无忧无虑,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然而,岁月如梭,转眼间他已步入晚年,那份纯真与快乐也随之远去,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的手法,将旅人的现在与过去、才华与境遇、理想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的人生历程与内心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命、时间、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
七绝.池草秋
花谢花开若个愁,人生徒负此风流。
春来多少黄昏雨,吹得横塘池草秋。
这首诗《七绝·池草秋》以池草为引子,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以及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花谢花开若个愁”,诗人以花开花谢这一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花开花落,本是自然规律,但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愁绪,这愁或许是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或许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若个愁”并非实指具体的忧愁,而是一种泛指的、难以言喻的愁绪,它涵盖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等多方面的思考。
次句“人生徒负此风流”,进一步将笔触转向人生。这里的“风流”并非指轻浮放荡,而是指人生中那些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东西,如爱情、事业、理想等。然而,诗人却用“徒负”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或许是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与失败,或许是因为意识到即使拥有了这些美好,也无法完全摆脱人生的苦恼与束缚。因此,诗人感到自己似乎辜负了这些“风流”,未能将其发挥到极致或珍惜到底。
第三句“春来多少黄昏雨”,通过描绘春天的黄昏时分细雨绵绵的景象,为下句铺垫了情感与氛围。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黄昏的细雨却给这美好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凄清与哀愁。这里的“多少”二字,既表示了时间的漫长与不确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思绪与感慨。同时,黄昏雨也象征着人生的黄昏时期,暗示着诗人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忧虑与感慨。
末句“吹得横塘池草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吹得”二字,将无形的风与有形的池草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草动的景象。然而,这里的“秋”字却并非实指季节的转换,而是借以表达池草因风吹而呈现出的萧瑟与凄凉之感。这种感受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同时,“横塘池草”作为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意境美与画面感,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七绝.浮云在
才及十年风雨收,青春已老独谁愁。
天涯北望浮云在,来去惘然不可游。
首句“才及十年风雨收”,这里的“十年”并非确指,而是泛指一段不短的时间。诗人用“风雨收”来形容这段时间的经历,暗示着在这段岁月里,他经历了不少的风雨波折,经历了成长与磨砺。然而,当这段风雨岁月即将过去时,诗人却不禁感慨万千。
次句“青春已老独谁愁”,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青春,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活力与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春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痕迹和无尽的感慨。诗人在此处用“已老”二字,表达了自己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同时也用“独谁愁”的设问,强调了这种愁绪的普遍性与深刻性,即每个人在青春逝去时都会感到惋惜与愁苦。
第三句“天涯北望浮云在”,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望着天边的浮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绪。浮云,作为自然界的景物,常被视为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象征。在这里,诗人以浮云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天涯北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答案或方向,但却又感到无从下手。
末句“来去惘然不可游”,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浮云来去自如,无拘无束,而诗人却感到自己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束缚,无法像浮云那样自由自在地游历于天地之间。这里的“惘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不可游”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他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七绝·浮云在》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诗人以浮云为象征,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与思索。